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調查稱北京北運河榆林莊段水質仍未達標

2012-06-21  來源: 中國環保網  
[字體: ]

 老石是地道的通州區漷縣榆林莊人,今年五十多歲。6月14日上午10點多,跟往常一樣,他在榆林莊閘東北邊的河道護坡上放羊。老石攥著趕羊的桿子,站在樹林和河道護坡交匯處狹窄的土路上,面前是黃綠色的河水,鼻子里飄來隱隱的臭味,這里正是涼水河與北運河的交匯處。北運河上游為溫榆河,至通州區與通惠河相匯合后始稱北運河。北京城近郊區的河流,如北面的清河、南面的涼水河等幾乎全注入北運河,它是北京最主要的排污河道。

  市民高度關注的污染物減排問題,被列為今年北京市為市民落實的“1號實事”。2012年5月底,聯合督察組曾對北運河榆林莊斷面進行檢查,這里是考核北京市出境水質的國家級斷面,有很多支流在這里匯入北運河,在數據監測和水質處理方面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當時現場工作人員調出的實時水質監測數據顯示,其氨氮指標尚未達到國家考核要求。作為北京重要的排污河,北運河什么時候才能擺脫腥臭的命運?

  河邊人的記憶

  “以前干凈著呢,能見底兒”

  站在榆林莊閘橋上往北看,北運河和涼水河在眼前匯合,綠色的河水在陽光下泛著波光。兩河交匯處以北兩公里是蘇莊村。村東邊,北運河淺淺的河灘上,白色浮沫、飲料瓶蓋、塑料袋被河灘邊的水草攔住,河水散發出一絲腥臭味兒。即便如此,村民依然在河邊種地,離河灘十幾米遠的河堤上便是一大片玉米地。

  榆林莊閘的閘門高高抬起,河水在橋下向南流向榆林莊村。與河道垂直向西500米遠,重型貨車一輛接一輛地在103國道上呼嘯而過,經過榆林莊村駛向北京城區。

  老石撿起一塊腳邊的石頭,使勁兒往河里扔,石頭越過長滿野草的河堤護坡,飛了十幾米,“嗵”一聲掉進河里,一小圈白色泡沫隨著水花泛起來。幾十年來,老石每天都要從緊靠北運河的家出發,沿著北運河岸邊放羊,每天兩次。“這河,以前干凈著吶,”老石把手背到身后,“現在雖說好點兒了,照以前還是差遠了,沒法兒比,以前能見底兒。”

  村民老倪家的房子也在村東邊,出門就是自家與河相鄰的兩畝地。78歲的趙大媽坐在老倪家房檐下,拖著嗓音慢慢說,“南邊和北邊都修了,就差這一段了,什么時候修來著?有信兒沒?”老倪咳了一下,說:“說要修說好些年了,誰知道啊,只要不臭就行。”

  便溺直排入河

  4公里河道 排污口16個

  在北運河水系里,溫榆河、清河、壩河、通惠河、涼水河是北運河上游幾條主要的支流,它們最終匯集到一條河道中,至天津匯入海河后入海。

  通州區北馬莊村西邊,壩河在這里匯入溫榆河。在兩河交匯處,一條白色排水管從被圍起的二層小樓下方伸出,從溫榆河的西岸向河道排水。小樓所在的院門口寫著“金融街園中園營銷中心”,從樓旁經過時有明顯的食堂味兒。

  從這里沿河向下游直到通州北關閘,約4公里的河道上,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有16個,連同金融街園中園營銷中心那條排水管在內,明顯看得到有污水流出的有4個。其余12個排污口,大部分看上去已經關閉或廢棄,沿河的村民說,其中有3個是“給正在蓋的商務區準備的,樓沒蓋好,還沒開始用”。

  連接了新華北路和通順路的溫榆河右橋,是溫榆河改稱北運河前流經的最后一座橋,一股刺鼻的便溺氣味暗示著附近是排污口。橋南,河西岸,散發著極其濃重的便溺氣味的土黃色污水,從直徑兩三米的排污管道里不斷流進河道。路另外一邊正在施工,巨型標語牌表明這里是通州區的運河改造核心區,西南方不遠是富河園社區。

  從溫榆河右橋沿河下行約600米,經過北關分洪樞紐攔河閘,一道攔污圍欄把從上游漂下的綠藻、雜物截住,堆積在圍欄邊的綠藻覆蓋了整個河面。再下行約200米,另一道攔污圍欄在北關閘橋前,擋住了大量白色垃圾。它后面是已經閉閘的通州北關閘。

  通州北關閘既是地圖上溫榆河改稱北運河的標志,也是通州運河公園、運河奧體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等一系列生態公園的實際起點。雖然北關閘閉閘攔住了上游的水藻和漂浮的雜物,但北運河里仍然隨處可見白色浮沫、各種生活垃圾以及黑色浮泥。距北關閘兩三百米遠,一條白色塑料管從西邊的工地里直接伸到河邊,嘩嘩地排著水。工地工人稱,“這是臨時的管子,排雨水用的,這里正蓋別墅,今年9月交工。”

  “看見河邊有那種鐵筐了吧,哪兒有鐵筐,哪兒就是排污口。”在河邊溜達的老李,指著不遠處一個長方形鐵圍欄說,治理后不準明排明放了,就給這些排污口加了個鐵筐作為蓋子,“管道都直通水里面了,它到底排不排咱們根本看不見了,不過臟水肯定還是排到這里來了。”從閘橋開始沿北運河下行至玉帶河東街,這樣的“鐵筐”有16個。

  30年的變遷

  河水從清亮

  到烏黑又到黃綠

  在榆林莊村人的記憶里,北運河明顯變臟從1980年開始,而決定性的因素只有一個,“城里工廠多了”。1983年,老石把同是榆林莊村人的媳婦從村西邊娶到村東邊自己家時,家門口曾經魚肥水美的北運河里,已經流進了來自上游的污水,“尤其到夏天,滿屋都是臭河溝子的味兒。”從那時起,曾經喜歡下河抓魚的老倪和其他村人開始遠離河水,河里漸漸再也找不到魚蝦的影子。

  趙大媽為方便看地,在自己的麥地邊蓋了間房,“看河看了17年”,被村民們戲稱為“河長”。趙大媽說,她剛嫁到榆林莊村時,北運河河水清亮,“河套子里都是魚,吃魚不成問題,還能搖槳劃船。”

  老孟(化名)已經在北運河管理處工作了二十多年,他看到了北運河轉變的過程。“倒推二三十年,村民可以拿它澆地,慢慢地就變黑了,都是污水,工業廢水什么的,因為上游有工廠,臟水都往這河里排,我是眼見著它變黑的。”老孟站在管理所院子里,一墻之隔就是榆林莊閘,“最嚴重的時候我沒法在管理處的院里待,出去就熏得頭疼,干這行都找不到對象,污染對身體不好,像臭氧那種味兒,特刺鼻,魚都嗆死了。”

  2003年左右,北運河開始治理,老孟看著河水從黑逐漸變成現在的黃綠色,“現在有時候能看見魚蝦,但終究沒最干凈那會兒好了,現在我已經很知足了,上游治理了,污水排放口減少、取消了,凈水廠也開了,說起來好像是挺短的時間,對我來說已經很漫長了。”

  壓力逐年增加

  對于北京水質

  最大的威脅來自生活污水

  2011年,綠家園“樂水行”的志愿者對北運河水系進行了調查。志愿者周晨表示,北運河的污染,實際上是由它“排污河”的功能定位決定的,“北運河設計的河流功能就是排污,跟別的河不一樣,像京密引水渠是飲用水,玉泉河是景觀水。北京基本凡是自西向東流的河道,全都做了排污河,它們最終都流入北運河。”

  在歷時一年的調查活動中,志愿者們對北運河主要污染來源做了初步總結:“溫榆河的主要污染源是居民生活用水、高爾夫球場的除草劑等化學污染,北七家七北路一帶有很多小工廠,也很可能是排污的源頭;清河主要是生活用水污染,那一帶居民數量多,像天通苑那些社區,排污壓力太大;壩河沿岸,除了居民區還有不少棚戶區,住在這里的人以收垃圾為生,他們把生活污水、沖洗垃圾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通惠河的污染有生活污水,沿岸還排了不少洗車行的洗車廢水,通州區還有不少工廠;涼水河的情況很復雜,它流經工業區,有工廠有棚戶區,還有居民區。”他們還發現,目前對北京水質最大的威脅,來自于生活污水。

  北京市水務局網站公布的2012年4月北京市地表水水質信息顯示,北運河水系48個河段中,5個無水河段外,35個河道的水質都屬于劣五類。按照現行的水質評價標準,水質分類共五個基本等級,其中,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要達到一類水質,五類水質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和一般景觀要求水域。劣五類則指沒有達到五類水水質標準,細分為V1至V4四個等級,北運河水系35個劣五類水質的河道中,水質最差的V4級河道有4條,V3級河道有11條。

  “河道里浮著的黑泥,很有可能是含有排泄物的生活污水沒經過處理,直接排到河道里造成的。”對于北運河的未來,周晨說,“作為排污河,它被污染簡直是注定的。上游的高爾夫球場、工廠缺乏監管,人口增加、生活污水增多,而現有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跟不上,比如清河,處理廠的設計處理能力是每天三十萬噸,遠低于實際接收的每天四五十萬噸的污水。還有很多小區沒按規定先對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再排放。現在很多新建的小區都有污水處理設備,但據我們了解,出于成本考慮,這些設備大多閑置,等到晚上或下雨時便把生活污水直排掉。這些都是北運河面臨的污染壓力,隨著北京的城市發展,這個壓力會越來越大。”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