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熱點]部分PM2.5監測站10月運營

2012-07-04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年底前出臺新三年城南計劃 幼兒園三年新增7.5萬個學位

    新三年城南計劃年底前出臺,部分PM2.5監測站力爭10月運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完成后,“入園難”將得到基本解決……2日上午,市黨代會召開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來自市發改委、財政局、教育工委、民政局、社會工委、國資委、環保局、中關村管委會等單位的新聞發言人接受記者的集體采訪,透露出許多令人興奮的消息。

    年底前出臺新三年城南計劃

    市發改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趙磊表示,今年年底前,北京將出臺新三年的城南行動計劃。

    2011年,城南三區的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額是城北三區的157%,經濟總量相當于城北三區經濟總量的24.2%。

    趙磊說,老的計劃是政府主導、市場跟進的模式,新的計劃則是市場主導、政府引導。老的計劃如果說是筑巢打基礎,那么新的計劃就是引鳳。老的計劃主要側重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的建設,新的計劃將轉向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和產業造血功能的提升。通過新三年計劃,城南地區將實現自我發展、內涵發展的提升。

    “我們正在跟城南幾個區縣進一步對接,爭取編一個能夠滿足各區需求的規劃,年底之前肯定會發布。軌道交通、永定河綠色生態帶、醫療、教育、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在未來的三年城南行動計劃中都會占有很大的比重。”趙磊笑著對記者說:“再過三年,城南整個面貌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希望大家都住到城南去啊。”

    部分PM2.5監測站10月運營

    “35個左右PM2.5監測子站,年底前肯定能夠完成。10月初,爭取能夠有一部分先期投入運營。”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方力上午表示,北京研究制定了《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大氣污染防治已經進入了以PM2.5為重點的新階段。

    方力介紹,今年,北京把以治理PM2.5(細顆粒物)為重點的空氣質量改善工作作為重大的民生工程、轉型工程、生態工程和公信工程。此外,北京今年還將就環境問題與周邊地區溝通協調,推動區域聯防聯動。

    現在和今后一段時間,北京將推進城六區無煤化建設,控制全市燃煤總量,盡早取消平原地區原煤散燒。推進4大燃氣熱電中心建設,替代燃煤電廠機組,所有燃氣電廠采用低氮燃燒和煙氣脫硝技術。

    針對機動車排放污染日漸凸顯的問題,擬于今年下半年執行第五階段排放標準,加快“十二五”淘汰40萬輛高排放老舊機動車工作進度。今年的任務是淘汰老舊機動車15萬輛,目前已經淘汰了十二三萬輛,每天都淘汰1000輛左右。

    同時,調整搬遷東方化工廠等一批重點污染企業,進一步整合、壓縮水泥行業,嚴格控制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煉油和水泥規模分別控制在1000萬噸和700萬噸。調整淘汰1200家高污染企業。

    幼兒園3年增7.5萬個學位

    市教委新聞發言人線聯平介紹,北京已經制訂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年至2013年,市區縣將投入50億元,規劃并改擴建769所幼兒園,增加學位7.5萬個。三年行動計劃完成后,全市戶籍適齡兒童學前三年入園率可達到95%以上,常住適齡兒童學前入園率將達到90%以上,使“入園難”基本得到解決。

    今年,市財政投入預計達到15億元,除用于幼兒園新建改擴建工程、幼兒園條件達標工程和幼兒教師培訓工程外,還提高了非教育部門辦園的補貼,生均補貼由1200元提高到3000元。

    同時,北京將積極鼓勵民辦幼兒園發展,通過以獎代補等辦法引導舉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推進鄉鎮中心園的體制改革,將鄉鎮中心園納入中心小學統一管理、解決教師編制問題、將鄉鎮中心園改制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事業單位納入政府辦園范圍,使得農村地區90%以上的鄉鎮中心園成為政府撥款的公辦園。

    環首都經濟圈計劃已拿出初稿

    談到“環首都經濟圈”計劃,趙磊表示,這一計劃已經被列入國家發改委的重大規劃議程。按照國家的要求,北京市先起草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的文本,目前已經拿出了初稿,正在進行各方面的需求銜接和論證。下一步,市發改委計劃將初稿上報給國家發改委,由國家層面主導北京、天津、河北相關地市一塊起草研究環首都經濟圈計劃。

    十六區縣都有一個中關村園區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說,中關村“一區十六園”正在審批中,屆時,北京市16個區縣每個區縣都會有一個中關村園區。

    楊建華介紹,中關村是北京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示范區,從區縣經濟的角度發展,有強大的需求和動力,中關村也期待著隨著產業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不斷增多,科技成果不斷積聚,科技轉移數量不斷提升,希望更多的區域能夠接納更多高端的技術成果能夠落地的區域,實現北京高新技術產業均衡發展,所以將園區擴充到北京所有區縣。

    北京“辦實事”花了970億

    財政局新聞發言人韓杰介紹,2007年至2011年,北京累計投入了970億元,支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統籌調度資金343.6億元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2007年至2011年累計壓縮行政事業單位一般性支出21億元。

    北京已經逐漸建立財政穩定機制,財政收入從2007年的1492.6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3006.3億元,五年內先后突破2000億元和3000億元大關。同時,收入結構不斷優化,2011年三產占到財政收入的80.7%,二產占到15.5%,反映出首都調整產業結構已有所成效。

    2025個社區辦公用房年底前達標

    市委社會工委書記、市社會辦主任宋貴倫透露,市區財政將投入近60億元解決社區辦公用房、服務用房的難點問題。到今年年底,將有2025個社區可以基本達到標準,明年其余社區也將基本完成達標任務。

    按照北京市《關于推進社區規范化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試點社區的辦公和服務用房總面積要達到350平方米,社區服務站的服務用房面積不少于50平方米。社區居民將可以在社區辦公用房進行集中咨詢、辦理社會保障、勞動就業、計劃生育等一系列活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