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廣州多處橋底澆注水泥錐為防流浪漢

2012-07-06  來源:新華社
[字體: ]

   

    廣州多處橋底澆注水泥錐為防流浪漢的圖文被網民微博曝光后引發熱議,一些網民認為這是出于社會治安的管理需要,情有可原;另外一些網民則認為這是一個城市對流浪漢粗暴冷酷的驅趕,缺乏寬容和同情心。記者調查發現,在對此事件的熱議中,對城市流浪人員如何進行科學人性的疏導和管理值得深思。

    水泥尖上的城市刺傷了誰?

    近日,有網民在微博上貼出圖文,指出廣州市白云區、天河區等多處天橋、高架橋橋底澆注水泥錐,并猜測水泥錐的用途是相關部門為防止流浪者在橋下住宿而設置的。此貼當天下午就有超過7萬條轉載及1萬條評論。

    水泥尖的用途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猜測,而對流浪者的管理問題也成為網民議論的焦點。反對者認為,水泥尖粗暴地剝奪了無家可歸者的棲身之所,暴露了城市對弱者缺乏同情心和包容心。

    網民“印巴王妃”說,底層人民應該受到社會更多的關注,而不是驅除或者遠離。網民“如同向日葵”認為,水泥錐真傷人心。流浪漢也是城市的一員,他們沒有地方可去,不然誰會住天橋下!只要遵紀守法,就應該給他們一個容身的場所和最起碼的尊嚴。

    同時,網民們認為,如果建設水泥錐的目的是用于驅趕流浪人員,維護市容市貌的話,那么建設水泥錐的資金完全應轉入對流浪人員實施的主動救助上,而非采取如此“冷暴力”的措施。

    網民“天蝎黃世旭”“空空”等認為,政府有錢在橋下建尖錐,無錢在救助流浪者上有作為,這是不合理的事情。這些水泥錐既浪費了納稅人錢財,又侵占了公共資源。并且,既然橋底作為公共資源,流浪者使用也是合乎情理的。

    但是,也有網民認為,水泥錐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僅維護了市容市貌,并且掃除了一些安全隱患。網民“薇熒”“cMan ”認為,廣州有收容所,流浪漢為什么不去收容所呢?流浪漢睡在橋底,確實問題很多。并且,水泥錐有可能真是用來阻止掉頭車、違章停車或者橫穿馬路等影響交通安全及公共安全等行為的。

    水泥錐確為防范流浪者棲居而建

    記者實地調查,看到正如網貼所指,部分高架橋下澆注了成片金字塔形狀的水泥錐。水泥錐的設計類似于戰時用于阻礙坦克的“坦克錐”,錐底部分與地面筑實,錐頭高出地面七八厘米,有部分水泥錐已經損壞。

    這些水泥錐究竟是何時何人所建,其目的又是為何?網民們將城管委、建委、交委、高速公路管理局等有關部門一一探尋,卻發現水泥錐無人“認領”,這些林立于城市道路橋梁之下的尖齒竟成了無主之物。

    記者就此事采訪了相關部門,從城管到交通到建設等多個部門一一求證,最后發現這些水泥錐是原來的廣州市市政園林局建設的,但在2009年大部制改革中,市政園林局已經被撤并,所以這些水泥錐變成了無主之物。

    據廣州市建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些水泥錐在建立之初,確實是為了防止流浪人員棲居橋底,維護市容市貌。近年來,由于部門撤并,這些水泥錐的建設時間一時難以確定,管理也出現了真空。現在已不再新建這樣的設施,并且也對部分水泥錐進行了整改,以綠化帶取代。這些水泥錐下一步可能被逐漸清理。

    廣州市民林靜告訴記者,這種水泥錐早在她小時候就看到過。“我倒是覺得應該給一座城市更多的寬容與理解。一座城市的管理理念是不斷進步發展的,當年的做法在今天看來是落后甚至是粗暴的,有其歷史局限性,我們應該看到城市管理理念更多積極的變遷。”林靜說。

    讓無家可歸者有容身之地

    不可否認,林立的水泥錐在建設之初確實是為了防止流浪人員棲居,維護市容市貌整潔之用。這的確剝奪了一部分人的權益,這種粗放的管理政策傷害了流浪者的內心情感。但是,從客觀上分析,在批判其管理手段的同時,必須要看到管理思路的某些合理性。專家們認為,天橋下確實不應成為居住之所,但在驅趕的同時,有關部門應積極有為地實施救助,不能讓其成為社會治理的短板,引發社會對政策的誤解。

    廣州市廣信律師事務所律師孫俊杰認為,從掃除治安隱患的角度出發,清除橋底的死角是正確的。事實上,棲居橋底的流浪者中,除喪失勞動能力的外,相當部分是流竄犯案的在逃人員及職業行乞者。這部分人若長期窩藏在橋底的無管理狀態當中,可能增加社會的不安全隱患。因此,清除橋底棲居行為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專家指出,清理橋底棲居行為需要合理的安置,而不是放任不管及驅趕流浪人員。中山大學政務學院教授蔡立輝認為,當務之急是研究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制度,分類管理流浪人員。對有勞動能力的,應引導幫助其正常就業;對失去勞動能力的,應實施積極救助。同時,尋找安置的過渡場所,讓無家可歸者有容身之所。(完)照片:在廣州白云區一處高架橋下布滿水泥錐(7月3日攝)。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