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已連續14個交易日低于每股面值1元人民幣的深交所B股上市公司閩燦坤B,在7月27日開盤后再次跌停。如果下周股價不能大幅上漲,這家已跌成“仙股”的上市公司將可能退市。
閩燦坤B已成“仙股”
“仙股”的稱謂來源于香港股市,是指股價低于1元以“分”為單位計價。在境外股市,如果股價跌至每股1元以下,往往意味著股價跌破每股面值,這一指標與成交量、上市公司盈虧都是衡量上市公司會否退市的重要指標。
從7月份開始,閩燦坤B就已成“仙股”。7月27日股價跌停之后,其股價已經跌至每股0.61港元(按27日外匯牌價為人民幣0.5元),連續15個交易日低于每股面值1元人民幣。
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2年修訂)》第14.3.1條第(十五)款規定:“在本所僅發行B股股票的上市公司,通過本所交易系統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股票面值,本所有權決定終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這意味著,如果在下周5個交易日內不能上演連續漲停的奇跡,閩燦坤B將面臨直接退市的風險。從前期這只股票的成交量看,都可以用“無人問津”來形容,從7月23日開始,閩燦坤B連續5個交易日跌停,其中近4個交易日都是開盤即告跌停,累計成交量僅為不到600萬港元,這對于市值達到6.8億港元的上市公司來說基本可稱得上是冷至冰點,下周股價大幅上漲的市場基礎并不存在,退市風險極大。
被外部需求低迷拖垮
一家上市將滿20年的上市公司為何淪落至退市的邊緣?
1993年6月登陸深交所B股市場的閩燦坤B實際控股人為臺灣商人吳燦坤,在將近20年的資本市場沉浮中,閩燦坤B持續擴股,從最初發行上市時1.48億股的總股本到現今11.12億股的總股本,股本規模擴大6.5倍,股價最高曾上沖過每股12港元。
但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特別是2010年年末以來,受到歐美債務危機帶來的外銷市場萎縮影響,經營家居、美食小家電的閩燦坤B業績持續下滑,股價大幅下跌,從2010年12月每股2.58港元到目前每股0.61港元,市值縮水近22億港元。
從2011年年報披露的經營情況看,雖然閩燦坤B經營收入達到人民幣28.2億元,但其中利潤率低下的小家電制造收入占絕大部分。在這家公司所有業務經營地區中,美洲與歐洲的營收占總營收的比例高達62%,在去年底以來歐美消費市場持續低迷萎縮的情況下,今年一季度閩燦坤B虧損人民幣1077萬元,并且上半年也預計虧損人民幣1800萬元-2300萬元,其每股凈資產僅為人民幣0.41元。
閩燦坤B7月12日表示,上半年預計出現大幅虧損,是因外銷市場不景氣,營收減少及人民幣匯率升值影響,使公司外銷出口毛利下降,存貨周轉下降,并對相關資產計提減值。
除此以外,B股市場的持續冷清和低迷,也讓閩燦坤B股價雪上加霜。7月25日,滬深B股市場均暴跌3%以上,在所有106只B股中,成交金額最大的股票近日來每天的成交金額也僅有人民幣1000萬元出頭,這與A股市場熱門股票動輒超過10億元的單日成交量相比,顯得十分低迷。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B股市場交易清淡、估值偏低,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B股市場早已喪失IPO和再融資功能;二是B股市場前途未卜,早晚要關閉。
多公司已是“準退市”
雖然面臨劇增的退市風險,但對于閩燦坤B的股東來說,按規定閩燦坤B按股票面值人民幣1元退市標準終止上市后,它仍需回購并注銷B股。董登新認為,閩燦坤B還有可能將退市的B股轉換為人民幣股份,因為新三板未來應該不會接納港幣或美元標價的退市B股。只不過,閩燦坤B在退市前將股價殺得很低,這樣有利于公司節省回購注銷成本或轉制成本。
不僅是閩燦坤B的股東已經聽到退市警鐘鳴響,京東方B和*ST中華B的股價27日也已經跌破每股人民幣1元的面值,但這兩家“準退市”上市公司都同時在A股市場和B股市場有上市股票。有市場人士認為,A股市場的失衡暫時掩蓋了這兩家公司的退市風險。目前京東方的A股股價為每股人民幣1.79元,而*ST中華A的股價則高達每股人民幣3.31元。對此董登新認為,“依理而論,*ST中華是所有A、B股中最該退市的垃圾股,其每股凈資產已連續多年為負。”
從目前國內股市的結構看,A股市場中不少冠以ST和*ST的垃圾股股價依然虛高,顯示出A股市場炒作風難以退潮以及“殼資源”這一“免死符”依然制約著市場退市功能的凈化市場作用,滬深A股市場退市制度要想發揮更多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還需要有細化退市規則、深化發行改革等更多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