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盛夏京城為何遭遇“梅雨”

2012-08-02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圖為8月1日,市民撐傘經過崇文門路口。

     如果說北京“7·21”特大暴雨“來勢兇猛”,那此后持續不斷的降雨可謂“如泣如訴”。本該是驕陽似火的盛夏京城,卻似“梅雨”江南。持續降雨考驗著北京災后救援和重建,北京多部門積極行動起來,防止出現新的災害和傷亡,目前北京災區生產生活正在逐漸恢復。

    8月1日,京城仍是一片濕漉漉的景象。氣象專家表示,7月21日至8月1日,京城已出現三次較強降水,最后一次從7月30日午后開始持續到1日下午仍未停歇。北京市氣象局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30日14時至8月1日14時,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為63.3毫米、城區80.4毫米、東南地區最大達到93.2毫米、西南64.7毫米、西北48.3毫米,東北地區相對較小,為45.9毫米。

    “30日14時開始的降雨預計要下到今天后半夜才會逐漸結束。” 北京市氣象局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陳大剛1日說,突發性降水是北方夏季降水的特點,來得快去得也快,像這兩天這樣平穩、均勻、持續時間長的降雨較為少見,但并不異常。

    陳大剛說,往年北京6、7兩個月的平均降雨量在243毫米左右,今年則為415毫米。“21日就下了195毫米,如果除去當天的降雨量,北京這兩個月的降雨量與往年相差無幾。” 陳大剛說,從天數上來看,常年6、7月份的降雨天數為23天,今年累計26天,僅多3天,算很正常。

    據介紹,今年汛期北京全市降雨均偏多,包括房山區在內的郊區縣等降雨也多于往年。以房山站為例,監測數據顯示降雨量比以往多出一倍。

    來自中國氣象局的數據顯示,7月份整個中國內地平均降水量130.4毫米,為1999年來同期降水最多的一年。其中,北京今年入汛后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63%,是近14年以來同期降水最多的一年。

    氣象專家認為,造成此次京城降水持續時間長的原因主要是副熱帶高壓外圍的西南暖濕氣流較強,水汽條件很好,同時形成降水的環流形勢較穩定,所以造成北京降雨持續時間較長。另外,不同于7月21日冷暖空氣勢均力敵的情況,這次冷空氣勢力較弱,所以雨勢也相對平緩。

    雨勢雖緩,但持續時間長的降雨仍給城市交通出行和房山重災區恢復、重建帶來了不少“麻煩”。

    “擁堵加重”是最直接的影響。從30日到1日,北京交通早、晚高峰期間,多條主要道路出現明顯擁堵。接連幾天,北京交管部門都啟動了應急預案,抽調機關警力支援一線,在易積水路段、擁堵路段加強交通疏導,并通過媒體、網絡和戶外交通誘導屏等措施及時發布道路信息,引導車輛繞行其他路段。

    據了解,為防止積水區域再次發生危險,北京市交管部門已在城區180處下凹式立交橋設立警戒線,20厘米為黃線,27厘米為紅線,下雨時每座橋都將有交警執勤,積水超過27厘米時將封閉交通,防止再發生泡車、傷人事故。為提高城市積水點排水能力,北京市已緊急采購了18臺排水能力達每小時1500立方米的排水設備。

    為做好救災善后工作,北京市專門成立了善后工作領導小組,推進災區群眾生活保障、衛生防疫、亡者善后處理、安置房屋建設、農業保險理賠、水淹車輛處置等工作。據了解,當前災區群眾已實現了有水喝、有飯吃、有地方住,災后兩天全部恢復通訊,27日已實現全面通水、通電和鄉級以上公路搶通,預計8月5日村級公路全部能夠貫通。安置房建設正加快推進,目前重災區房山60個臨時安置點、12.6萬余平方米臨時周轉房全面開工建設,預計8月5日可完成建設任務。

    特大暴雨過后的連續降雨加重了地質災害威脅。8月1日上午,門頭溝百花山路、南雁路、靈山路、房山六石路、房東路等路段發生山體滑坡和塌方,平谷胡關路擋墻有倒塌危險,交管部門均采取了道路雙向封閉措施,目前正在進行搶險施工。

    此外,持續降雨使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受到一定影響。為此,北京市商務委已經發布《關于加強“7·21”特大自然災害后保障首都市場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價格基本穩定工作的緊急通知》,啟動蔬菜供應應急監測,強化與山西、河北等地的供應銜接。目前,河北省已調運進京蔬菜19.3萬公斤,批發市場和農產品直采直供聯盟也已積極組織蔬菜貨源進京,目前北京市區以及災區蔬菜供應充足、價格平穩。

    根據氣象部門預測,周四將會出現一個短暫的“雨歇”,周五、周六仍將可能出現陣雨到中雨的天氣,8月5日、6日天空將放晴。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