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600年前南極半島已開始變暖

2012-09-04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英國南極調查局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南極半島的氣溫早在600年前就已經開始上升了,其后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只是助長了這種上升的趨勢。這項發現有助于解釋最近南極地區大量冰架崩塌的現象。

 
  這項復原遠古時代氣溫的研究旨在探明為何南極半島地區溫度上升的速度比南半球其它任何地方都要快。研究結果指出,目前南極半島平均每100年氣溫升高2.6攝氏度的速度雖不尋常,但在以前也曾出現過。
 
  這項研究的結果于上周三發表在《自然》雜志中。文中寫道:“在近期氣溫異常升高之前,早在20世紀90年代人們就開始觀測到南極半島的冰架斷裂了。”
 
  冰架是漂浮在陸地周圍海面上的大面積冰塊。在600年前,風蝕和洋流這樣的自然因素就開始引發了南極半島氣溫上升的趨勢,并使當地的冰架變得十分脆弱。到1920年溫度上升趨勢加快之后,冰架也更為不堪一擊。
 
  近年來,南極半島附近的好幾座冰架都崩塌了,其中包括著名的拉爾森—A、拉爾森—B冰架,以及威爾金斯冰架。大約25,000平方公里的冰消失殆盡,其面積相當于海地國家的大小。
 
  據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的科學家們說,從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燃燒石油的行為就釋放出了大量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氣溫升高,洪水與干旱肆虐,海平面上漲。
 
  英國南極調查局負責這項研究的羅伯特?穆爾范尼(Robert Mulvaney)告訴路透社記者:“目前所見到的南極半島冰川融化的現象是自然因素與人類活動共同引起的氣溫升高造成的。”不過他表示,這項與法國及澳大利亞的專家共同進行的研究只針對南極的小部分地區。
 
  科學家們在南極半島北部的杰姆斯羅斯島打了一個364米深的井,取出了可以分析每年溫度變化的冰核,以研究過去15,000年以來的氣溫記錄。
 
  漂浮在海面上的冰架的損失并不直接導致海平面上漲,因為這些水本就屬于海洋的一部分。但冰架的消失將導致大陸上的冰川更快地滑向海中,將更多的水增加到海洋中。
 
  根據南極的平均標準來看,南極半島上的冰川算是相對較小的。但這些冰川如果全部融化的話,能將海平面推高約60米。哪怕冰川只融化一點點,也會威脅到低海拔的國家和城市。
 
  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內瑞利?艾布拉姆(Nerilie Abram)說:“如果目前溫度快速上升的趨勢繼續下去的話,南極半島最南端已經凍結好幾千年的冰架也有可能逐漸融化。”
 
  科學家們說,大約11,000年前,在最后一個冰河世紀結束時,南極半島的溫度略微比現在高一點,這造成了當時一些冰架的融化。隨后氣溫逐漸降低,直到600年前又重新開始回升。
 
  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另一篇文章中,研究者們觀測了喜馬拉雅冰川的情況。喜馬拉雅冰川是恒河、湄公河和長江的發源地,這些河流對農業生產極為重要。在這項號稱是目前對這片世界最高山區最為全面的研究中,他們表示發現有證據證明近年來該冰川出現了融化的跡象。
 
  因此,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的科學家們不得不糾正他們在2007年發表的一篇關于氣候變化影響力的報告,因為在那篇報告中,他們錯誤地估計喜馬拉雅地區的所有冰川可能將在2035年前融化。這一估計的時間大大快于上述研究的發現。
 
  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奧斯陸大學的安德魯?卡布(Andreas Kaab)說,對興都庫什山—喀拉昆侖山—喜馬拉雅山地區冰川的研究表明,這些冰川的融化速度與世界其它地方相比是較慢的,并沒有到不可控制的程度。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