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兩年,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社保局長楊流帶領4名工作人員,打著破產企業的旗號,偽造相關證明,幫助兩千多名社會人員騙取“養老金”。近日,該案已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作為國家社保基金“守門人”,楊流等基層干部為何蛻變為公共財產“盜竊者”?社保基金在監管方面還有多少“漏洞”需要堵塞?
社保局長“騙保” 謊稱“受人之托”
這個區的社保局,是湛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屬的事業單位,僅有9名工作人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樣一個小部門,竟有5名工作人員涉嫌集體受賄、違法辦理社會保險。
2012年8月,紀檢部門調查發現,從2010年底,這個局的局長楊流、司機莫亞來等人借官渡水泥廠、半球包裝材料廠等職工辦理社保手續的名義,為2000多名社會人員辦理了社保手續。
57歲的楊流1997年起擔任坡頭區社保局局長,2007年至2010年調任麻章區社保局,2010年重新擔任坡頭區社保局局長。作為社保準入的審批部門,本該嚴格把關,為何監守自盜?
坡頭區紀委常委韓榮告訴記者,楊流曾交代,他當時認為這些社會人員也是困難群體,一方面是出于同情,另一方面覺得受人之托,幫“朋友”辦點事,應該沒多大問題。
然而,所謂幫“朋友”辦事,離不開利益驅使。據楊流供認,兩年間他收受賄賂89萬元。司機莫亞來也供認,從中獲取了40多萬元“好處費”。
坡頭區社保局副局長陳釗告訴記者,城鎮居民退休后可領取每月55元的養老金,經過楊流等人的“身份包裝”后,這些社會人員可按職工標準每月領到五六百元的養老金,“實際上相當于在國家養老金的大盤子里,擠占了其他權利人的利益。”
據統計,若楊流等人騙保成功,會給國家社保基金造成2000多萬元的損失。
內外勾結花樣繁多 騙保成為“公害”
近年來,類似楊流等人通過弄虛作假等手段騙取社保資金的案件時有發生,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不同種類社保資金似乎都遭遇到“騙保”的困擾。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目前審理的一起案件,6名違法嫌疑人以死亡者檔案為模板,私自偽造他人人事檔案,再錄入廣州市社保信息系統后助其參保,從中牟取非法所得282萬余元,參保人員騙得廣州市社保中心發放失業保險待遇3.3萬余元。若非及時發現,可能造成百萬元失業保險資金的流失。
深圳市社保局此前調查發現,國內知名藥品零售連鎖企業中聯大藥房,幫助參保人員刷醫保卡套取燕窩、阿膠、花旗參等,違規騙保183萬多元。
今年2月,河南鄭州一市民舉報,鄭州和諧醫院與參保人員勾結,編造病例然后報銷分利,非法詐騙醫保基金。經有關部門調查,該院從2008年到2011年涉嫌詐騙、違規案件共28人次,涉案金額已追回14萬多元。
“騙保”甚至還“盯”上了生育保險。廣西柳州一名社區計生專職干部,不久前將200多名沒有工作的孕婦,分別掛靠在18家公司“任職”,騙取生育保險200多萬元,自己從中抽取了近一半的“好處費”。
權威部門統計,2011年全國已查出6萬人冒領社會保險9475萬元,已追回資金9084萬元。
管不好“養老金” 百姓以何養老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問題的擴展,養老基金缺口已經顯現。
然而,一邊是想方設法增加社保資金;一邊是“家賊難防”流失大量社保資金。如此監管“養老金”,實現增長談何容易?
業內人士指出,如何確保“養老金”安全?不僅與百姓利益息息相關,而且關系到政府公信力。
有關數據顯示,2011年末,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工傷、失業和生育五項社會保險基金資產總額高達30175億元。
如何監管數以萬億的社保基金,已成為相關機構的重大課題。專家建議,監管社保基金,必須建立嚴格透明的財務、審計制度,首先要保障其安全性,其次才是保值、增值,否則“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針對社保準入、稽核的薄弱環節,要進一步加強監察。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和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認為,應該加強對社保部門的監察力度,在權力運行的風險點上強化技術監控手段;對騙保社會人員應加大處罰力度,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
毛昭暉建議,社保部門應該通過政府網站公開有關信息,同時向相關監督單位公布信息,內容盡量詳盡深入。
“作為社保資金的繳納人,人們有權了解其管理運行情況,相關部門應以開放姿態,接受社會監督,才不會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中山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張緊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