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3日中午開始,鎮江丹徒區江心洲發生坍江,一段310米長的洲堤坍塌后沉陷于江水中,坍塌洲堤周圍近210畝的土地也就此消失于滾滾江水中。此次坍江造成民房坍失7戶28間,緊急轉移300多村民,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事件
310米洲堤坍塌陷入江中
昨天下午,記者乘坐汽渡趕往位于鎮江市丹徒區的江心洲。江心洲位于長江北側,10來分鐘就到了對岸。在輪渡船上,好幾位江心洲居民顯得很是焦急,他們說,“聽說家中停水了,等會到家了還不知道怎么辦呢!”隨后,記者驅車沿著江心洲上并不寬敞的水泥路來到江心洲生態農業園區益平村和五套村交界處,此次坍江正是發生在這里。離坍江地點約數百米處,記者就看到通往江邊的道路已經被警戒線攔住,幾位民警值守在此處。民警告訴記者,汽車不能進去。
在離坍塌的江邊100多米的地方,記者在一處民房中看到了正在攤曬玉米的當地村民單師傅。單師傅告訴記者,附近的很多村民都撤走了,他是留下來值班的。在他的帶領下,記者從他家往前走了100多米來到了一道有著一兩人高的內堤。爬上內堤,記者就看到了坍塌的江面。在記者腳下不遠處,是坍江后形成的“土崖”,隨著江水的沖刷,一些大塊的泥土還在不斷坍入江中,發出“噗噗”的響聲。
單師傅指著遠處的江面告訴記者,好幾戶村民的房子就淹沒在前方不遠處的江水中,現在連影子也看不到了。記者看到洲堤從中間坍塌掉300多米后,剩下一個10來米高裸露出泥土的“懸崖”。而洲堤所在的位置已經被江水淹沒,變成了長江的一部分。緊接著,記者又繞到西北側的洲堤頂上的水泥道路上。該處再次設置了警戒線,嚴禁行人通行。
在洲堤頂上,記者面朝坍塌處斷掉的洲堤看到,一個變壓器歪倒掛在電線桿上,而記者身邊洲堤上剩下的高壓線都垂在地上。單師傅告訴記者,坍掉的洲堤上有十五六根電線桿,都隨著坍塌的洲堤陷入了江中。
單師傅還告訴記者,在坍塌洲堤外側原來是長滿蘆葦的江灘,發生坍江時,先是那些江灘坍塌掉,接著是洲堤,洲堤坍掉后又繼續往洲堤內側坍了100多米。建在洲堤內側的幾戶民房也跟著陷入了江中。
講述
“房子塌到江中,財物都沒了”
據單師傅介紹,從13日中午開始,外面的江灘開始出現坍塌的情況,不久村委的干部就來通知村民要轉移。晚上7點多鐘,外江灘坍塌到離洲堤很近,“我當時在家里就聽到很大的響聲,一公里外的地方都能聽到。”單師傅說,位于洲堤內側的幾戶民房陷入江中,當時“人是跑出來了,財物都沒了,很多人家的家禽、糧食都沒搶出來,還有人家的現金也在里面,都沒來得及拿出來。”
昨天下午,在江心洲一處賓館里,記者看到了剛入住在賓館里的五套村村民吳師傅。他告訴記者,他家就是那幢離坍塌的江邊只有幾米遠的房子。13日下午他聽說坍江的消息后,于5點多鐘趕到家中。那個時候洲堤外的江灘正在慢慢坍塌。到了晚上10點多鐘,村里村民撤離。大概11點左右,因為不放心自己家的房子,吳師傅又趕到自己的房子附近,大概在11點20左右,他突然聽到高壓電線桿倒塌的聲音,“聽到這個聲音,我就知道洲堤也完了。”吳師傅說,隨后他就迅速離開了現場。據益平村委的陳建平主任介紹,緊急情況出現后,村委就挨家挨戶通知附近的村民撤離,撤離的村民大多數是投親靠友,沒有地方去的,由政府安排住到江心洲上的賓館里。
昨天下午在采訪現場,記者看到幾輛消防車正在往江心洲送水。此次坍江災害使洲上6000居民飲水受到影響。到了昨天下午3時許,當地居民發現,家中自來水又慢慢開始供應正常了。
定性
初步認定:這次坍江屬水下地質災害
就此次坍江事件,鎮江市防汛防旱指揮部提供的一份題為“長江鎮揚河段江心洲發生今年第二次坍江”的文稿介紹說,10月13日12時10分,丹徒江心洲發生重大坍江災害,至14日6時坍勢逐步趨于穩定。此次坍江造成洲堤內坍進200米,洲堤坍失310米,坍失面積近210畝。民房坍失7戶28間約600平方米,未造成人員傷亡。
該指揮部負責人介紹說,10月13日12時10分,鎮江市長江河道管理處江心洲北汊潛壩工程現場管理人員發現距潛壩下游300 米左右處出現坍江險情。險情發生后呈快速發展趨勢,至16時30分江灘已坍進100米,距洲堤有190 米,坍情出現短暫的緩和跡象。19時后坍勢再次出現加速發展趨勢,至22時已坍至洲堤腳,至24時洲堤坍破,14日6時坍勢基本趨于穩定,仍有局部坍塌。
接到險情報告后,鎮江市副市長曹當凌及丹徒區委、區政府領導同時趕赴坍江現場。省、市、區防汛指揮部和江心農業生態園管委會領導趕赴現場后,立即組織了坍江險情發展情況跟蹤監測。
鎮江市相關部門以及三級防汛指揮部在現場會商后果斷決策,連夜組織坍江附近的頭道江堤與二道江堤之間可能受到坍江險情威脅的100余戶、300余名群眾轉移至安全地帶。
今年9月11日江心洲北汊發生第一次坍江,經過各方努力,特別是采取拋石搶險措施后,該坍段目前水勢平穩。這次坍江位于第一次坍江的上游1.2公里處,據鎮江市防汛指揮部工程技術人員現場察看和技術分析,初步認定這次坍江屬水下地質災害,主要誘發因素為長江大流量長時間行洪、回流沖刷強烈,加之該段江岸地質條件極差,導致窩崩發生,并發連鎖反應。
方案
坍塌處將拋石護岸
江心洲生態農業園區管委會一位負責人昨天下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坍江險情發生后,設置了500米范圍的警戒線,警戒線范圍內150戶近400人已經全部撤離。
同時,政府方面還安排民警及當地村委干部等人員進行24小時值班。目前,管委會方面將繼續加強24小時值班工作,同時進行災情調查,制定救災方案。
該負責人介紹說,由于江心洲上水廠的供電線路全部從洲堤上走,坍江險情發生后緊急將附近電源切斷,這也造成了水廠斷電,到昨天下午應急發電設備到位,因此從昨天下午供水開始恢復正常。目前,電力部門正在緊急搶修供電線路,估計最遲到15日上午當地線路恢復供電。該負責人介紹說,坍江險情造成斷電,主要是影響坍江所在位置附近部分居民,江心洲其他地方供電正常。
在記者采訪時,不少當地村民均告訴記者,他們普遍懷疑造成此次坍江的原因在于附近江中的采沙行為。對此,鎮江市防汛防旱指揮部辦公室新聞發言人許國忠明確表示,此次坍江不是挖沙造成的。他說,坍江所在位置有相關部門專人看護,附近江段并沒有采沙船。
許國忠說,目前經過初步測量,坍江水下深度最深處34米,淺的地方也有20多米,現在逐步趨于穩定,“我們正在制定相關方案,初步考慮是對坍塌處采取拋石護岸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