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超市酒鬼酒下架。
質檢報告證實酒鬼酒“塑化劑”超出紅線2.47倍
酒業協會被指隱瞞事實17月 官方稱:檢出量不損害健康
“現在全北京的華堂里都沒有酒鬼酒的產品銷售,我們暫時也不會進貨了。”今天上午華堂商場相關負責人表示,商場一直對酒鬼酒“涉塑”一事密切關注,在有關部門的權威檢測報告出來之前,主動采取了停售措施。物美超市負責人也稱,截至今天上午,已經將店內的酒鬼酒全部“主動撤架”。家樂福則表示,目前超市里已經沒有酒鬼酒的任何產品在售。
不過,有的超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此次酒鬼酒“涉塑事件”的處理感到有些為難。“酒里面的確檢出了塑化劑成分,但因為沒有相關標準,我們也不好說超標不超標。現在還有消費者到店里咨詢之前買的酒是不是能退貨,希望有關部門能對以后的銷售給個指導意見。”
送檢酒鬼酒查出塑化劑
昨天下午,國家質檢總局在官網公布《湖南省質監局報告酒鬼酒樣品初檢情況》,該公告表示,經湖南省商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對50度酒鬼酒樣品進行檢測,截至目前的檢驗結果,其中DBP最高檢出值為1.04mg/kg。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已經督促企業查明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原因,認真進行整改。
檢驗結果數據與媒體報道的酒鬼酒DBP含量為1.08mg/㎏出入不大。按照2011年6月衛生部簽發的監督函件《衛生部辦公廳官員通報食品及食品添加劑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最大殘留量的函》,酒鬼酒中的塑化劑DBP確實超過了文件中所提“最大殘留量0.3mg/kg”的“紅線”2.47倍,但問題在于這封公函并非法律法規,對企業沒有法律約束力。
企業自辯聲明被指“狡辯”
昨晚11時58分,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聲明,首先強調“產品完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未發現人為添加塑化劑的情況”。
“怎么看怎么像狡辯。”不少網友認為,這樣的聲明也許在法理上說得過去,但企業仍有責任說明白酒產品為何含有塑化劑成分以及為什么一向標榜安全的酒企會出現這種問題。對于“每人每天1斤無危害”的檢測結果,也有網友吐槽稱:“之前那個衛生部的監督函怎么解釋?白酒不算食品?那個DBP不超過0.3mg/kg的‘紅線’是寫著玩兒的?”
更有“專業”聲音認為,有關部門應該檢測更多樣品。“既然不是人為添加的,那么DBP含量多或少有一定的偶然性。應該增加樣本量,確認一個最嚴謹的‘最高檢出值’,再來判定是否損害健康。”
上海天祥再次確認結果
天祥公司表示,今年10月25日收到過客戶提供的樣品并檢測其中的塑化劑含量,但公司不確定樣品的來源和抽取方法。10月31日,天祥公司對該樣品出具了檢測報告,但未列明樣品品牌。“媒體報道稱樣品是酒鬼酒,這并非出自上海天祥的測試報告,我們也無法予以確認和評論,因為樣品的提取由客戶負責。”
天祥公司還稱:在媒體報道后又對剩余的樣品進行重復測試,結果顯示“最初的報告是準確無誤的”。
酒業協會隱瞞事實17月
白酒“涉塑”丑聞的不斷發酵,令越來越多的矛頭指向了中國酒業協會。酒協本月針對酒鬼酒被曝“涉塑”時發布的聲明顯示,至少早在2011年6月,即中國臺灣發生飲料“涉塑”事件后,酒協就已經知道白酒中普遍含有塑化劑。今年8月,該協會曾發布公告稱,“通過對全國白酒產品大量全面的測定,白酒產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劑成分……平均0.537mg/kg。其中高檔白酒含量較高,低檔白酒含量較低。”既然早在2011年6月便知道白酒產品中普遍含有塑化劑,為何不告知公眾,而是秘而不宣地向白酒企業發出通知要求整改?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昨晚也聲明稱:目前許多白酒生產企業已在改進工藝,并已找到解決酒中微量塑化劑的方法。但這引來了更多質疑。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的會長為酒鬼酒的董事長,而其辦公地址也為酒鬼酒的母公司中糖集團所在的中糖大廈。
官方稱檢出量不損害健康
質檢總局、衛生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有關負責人昨天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我國及其他國家均未制定酒類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限量標準。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根據國際通用風險評估方法和歐洲食品安全局推薦的人體可以耐受攝入量,酒鬼酒中DBP含量為1.08mg/kg計算,按照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每天飲用1斤,其中的DBP不會對健康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