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曬水質信息自來水指標均合格
將出臺監管措施防供水企業數據“注水”
昨天,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網站首曬自來水水質情況。昨天公布的信息顯示三項內容,分別是2012年第四季度7項管網水指標、42項出廠水指標以及2012年全部106項出廠水指標。根據檢測數值與國標對比,無論市區還是遠郊區縣,從水廠流向居民家管網內的自來水指標均合格。
本次公布的范圍包括:自來水集團市區供水范圍內及所屬的郊區(縣)9個自來水公司的管網水水質和出廠水水質信息。9個郊區縣公司包括南口、門頭溝、懷柔、密云、延慶、房山、大興、通州、長辛店。
自來水集團介紹,水質公布周期均是每季度公布一次,時間為每季度首月的15日以前,公布上一季度的水質檢測結果。此外,每年1月15日之前,還將公布上年度出廠水的全部106項指標的檢測結果。
自來水出廠42項水指標進行分門別類的公布,比如有微生物指標、毒理指標、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及消毒劑指標等。其中,市民最關心的水堿也就是硬度以及是否有臭味等,都在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當中。水質方面公布了渾濁度、色度、嗅和味、消毒劑余量、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耗氧量7項指標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對應的國家標準。
市民最關心也是最擔心的自來水幾個指標中顯示,渾濁度這個指標國家標準為1NTU,而本市第四季度的檢測結果最低僅為0.14NTU,最高也不過0.93NTU;菌落總數國標為100CFU/ml,本市第四季度的檢測結果最高值為88CFU/ml。此外,消毒劑有4項指標,其中3項本市自來水中未使用,另外一個指標游離氯符合國家標準范圍。
■釋疑
此外,按照國標的要求,106項指標一年需要檢測一次至兩次,42項出廠水指標需要每月檢測一次,7項管網水指標每個月須做兩次。
質疑:為何管網水指僅曬7項回應:其他指標無變化未公布
市自來水集團水質監測中心主任林愛武介紹,7項管網水指標包含在42項出廠水指標中,是微生物易在管網輸送過程中發生變化的指
質疑:為何同城水質相差較大回應:地表地下水源不同導致
在出廠水的指標中,硝酸鹽最大值9.7毫克/升,最小值0.7毫克/升;硬度最大值378毫克/升,最小值177毫克/升,同城水標,所以需加大檢測力度和頻率。而市民關心的其他指標,比如硬度,在管網輸送過程中是不可能發生變化的,出廠時是多少,就是多少。
質顯現出較大差異。林愛武表示,公布的硬度和硝酸鹽數值低的區域可能是地表水源供水,數值高一些的可能是地下水源供水區域之內。不過,這也可能和管線的分布有關系。但無論數值是高還是低,都完全符合標準,大家可以放心飲用。
質疑:按季公布是否頻次太低回應:日常監測每天每時進行
林愛武表示,公布出廠水的42項以及管網水的7項指標,都是最基礎的數據,有了這些數據,就可以對水質安全做一個最基本的判斷。同時,因為檢測指標有檢測周期限制,且有很多水質指標波動不大,因此選擇了每個季度公布一次。而且這并不意味著監測每季度只做一次,而是每天每小時都在進行,甚至還有一些指標均是實時在線監測。據悉,包括出廠水的余氯即剩余的消毒劑含量、水的渾濁度以及水源水的毒性監測都屬于實時在線監測范圍。
水質檢測數據報告均由供水企業自身提供,能否保證其真實性、可信性,這是不少市民的疑慮。對此,北京市水務局供水處處長胡波表示,會組織專門隊伍定期進入企業抽查,監督公示的結果是否真實。同時,還會有專人盯網絡等發布渠道,看其是否及時更新,“目前,我們還在制定一系列的懲治和處罰措施,一旦發現弄虛作假,將依法處罰,具體辦法待確定后會再發布”。
公共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建議除了加強政府監管之外,還可以考慮引入第三方進行審核和監督。“我們在做污染地圖時也遇到這樣的問題,后來引入了環保組織進行獨立的第三方監督,出具非常詳細的報告,誰有疑問都可以查看這份報告。”馬軍表示,比如在公共代表的監督制下開展審計,就可以讓這些數據具備更高的公信力。
對此,胡波回應,這種建議可以考慮。因為是第一次公示,還將根據公示結果收集市民、媒體的意見建議,然后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