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記者體驗京津冀“聯防聯控”治理大氣污染

2013-06-06  來源: 科技日報
[字體: ]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中國的主題為“同呼吸 共奮斗”。如今,連呼吸都成事了。

    據環境保護部公布的數據,今年1—3月份,我國74個城市總體超標天數比例為55.6%,首要污染物是PM2.5、PM10。在北方結束供暖的4月份,超標天數下降到36.5%,但京津冀地區平均達標天數為50.6%,低于全國12.9個百分點,重度污染天數高于全國3.7個百分點,其中,河北邯鄲、石家莊、邢臺、保定、唐山等達標天數不足50%。

    該如何治理大氣污染,讓公眾呼吸到清潔的空氣,2013年“中華環保世紀行”第一站采訪的主題就是“治理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

    在北京南四環邊上,豐臺區槐房村。原來村民的小平房都已拆掉,現在是上千畝的槐園。種下不久的國槐、洋槐、香花槐、龍爪槐等長出了細長的枝丫。

    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建設總指揮部副處長劉軍朝說,為減少大氣污染,改善生態環境,北京將在今后5年完成平原地區100萬畝造林綠化工程,當前已完成50萬畝以上。槐房村作為北京50個重點村中最大的村,拿出50%的村域面積用于建設綠地,目前已騰退宅基地1761處,占總數85.8%,村民基本都“上樓”了。

    除綠化外,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莊志東說,北京大氣污染治理的主要思路是“壓煤”、“控車”、“調整工業結構”、“治理揚塵”。北京決心到2015年,將煤炭消費總量削減到1500萬噸,到2020年削減到1000萬噸以內,1000萬噸的目標可能會要求提前3年完成。此外,還將推廣使用新能源車、深化工業污染防治、遏制施工揚塵污染等。

    但空氣是區域流動的,不可能關起門來治污。“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相比,京津冀的區域大氣污染控制是最難的。”莊志東說,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較均衡,可采取較一致的治污措施;珠三角位于廣東一省,省內就可進行大氣污染協調控制。京津冀地區發展差異大,北京已進入后工業化時期,2012年第三產業比重達76.4%,但河北還處在大力發展工業階段;如今北京年燃煤量已低于2000萬噸,但天津年燃煤量約5000萬噸,河北年燃煤量更高達2億8千萬噸,北京不能約束天津或河北少排污。

    “需借鑒北京奧運會空氣質量保障成功經驗,建議建立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相關省級政府參加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區域聯防聯控長效機制。”莊志東說。

    河北省政府副秘書長楊國占說,河北產業結構偏重,鋼鐵、建材、石化、電力等“兩高”行業比較集中,能源消費量居全國第二位;以煤煙型、顆粒物為特征的大氣污染較重,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量居全國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國第二。

    “為推動建立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合作機制,河北與北京、天津分別簽訂了合作協議,研究成立大氣污染防控合作工作機構,在區域排放總量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聯合執法監管、重大項目環評會商、環境信息共享、PM2.5污染成因分析和治理技術等方面全面加強合作。”楊國占說。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方力表示,從簽訂合作協議到協議“落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是發展方向。從北京來說,首都第二機場布局在北京與河北之間,就是考慮到河北的產業結構調整。“這樣,未來在機場附近形成產業聚集,推動河北發展高附加值、低污染產業。”

    “以前各地都想把好的產業留在自己這里。現在看來,省際間不僅是競爭關系,更是聯動、合作發展的關系。”北京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壽全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