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位于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畔的園博園建成。而早在2009年時,這里還是北京最大的建筑垃圾填埋場。圖片所示為園博園中的重要景點“錦繡谷”的前世今生。
盧溝橋以北、鷹山以南的永定河西岸,現今的北京園博園。
每天,數以萬計的游人在這里徜徉,賞錦繡谷飛瀑疊翠,覽各地園林勝景。對攝影師王久良來說,每每來到這片土地,內心的震撼與激蕩,絕非一般游客所能體味。
5年間,他行走在這里,記錄下這片當時北京市最大的非正規建筑垃圾填埋場化腐朽為神奇,變身園博園的涅槃。
2009年3月,早春。正在拍攝紀實攝影專題的王久良“慕名”而來, “當時的震撼簡直無法言表,一望無際的垃圾場,到處灰蒙蒙,看不到一棵樹、一棵草,建筑垃圾傾倒在挖沙形成的30多米深坑里,體量大到難以估量。”
王久良在附近村子里找了個小旅館,一住就是3個月。映入鏡頭的,除了垃圾場,還有駐扎在此的拾荒大軍。上千名拾荒者用垃圾堆里撿來的門板、磚塊等搭起一個個簡易窩棚,像一個個村落散布在垃圾場個個角落。
周邊村民也飽受垃圾之苦,每天晚上幾百輛次的卡車往里運垃圾,幾乎整個京西的建筑垃圾都往這里倒,噪音擾民,環境更是糟糕。
3個月集中拍攝完畢后,王久良每月都來這里走走看看。好消息不斷傳來:當年11月,市政府啟動了“城南行動計劃”;12月,北京贏得2013年第九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舉辦權,而且聽說園博會就選址在這片大沙坑!
當時王久良還頗為擔心,在這里辦園博會,光整治垃圾場就是多大的工作量啊!但很快,運送建筑垃圾的大卡車不來了,拾荒者們陸續撤離了,大規模的場地治理開始了。等到2010年三四月,方圓幾公里的垃圾場竟然基本平整了,沒有了散布的窩棚,沒有了漫天塵土,也沒有了漫天飛舞的塑料袋。到夏天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開始,更多的大卡車開來,運來的是一車車用來覆土種植植被的黃土。園博園的建設場景,又成了王久良的記錄對象。
今年5月園博會一開幕,王久良就興沖沖去了,“變化太大了,簡直不敢相信!”錦繡谷、北京園、臺灣園……每一處昔日熟悉的地點,都成了園博園賞心悅目的景點。于是,這組記錄這片土地5年巨變的照片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