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2日),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堅決遏制最近一些地方出現的違法建設、違法銷售“小產權房”問題。
《通知》中稱,建設、銷售“小產權房”,嚴重違反土地和城鄉建設管理法律法規,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不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沖擊了耕地保護紅線,擾亂了土地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秩序,損害了群眾利益,影響了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健康發展,建設、銷售和購買“小產權房”均不受法律保護。
國土部、住建部的通知,給違規操作的小產權房再敲了一記警鐘。開發企業會怕么?今天上午,記者再度追訪了此前曾曝光的馬駒橋6.8萬元小產權,發現偽裝成廉租房的項目仍在銷售,只不過從“明著叫賣”變為“暗地銷售”。
“全款6.8萬元起,亦莊經典公寓,送豪裝,送廚衛。”這是這棟名為“瀚林公寓”的小產權房,11月初在58同城網上打出的叫賣廣告。上午,記者再度搜索瀚林公寓項目,發現58同城上的招租廣告已全部撤下。不過,在趕集網上,記者仍然看見了“漏網”的二手房信息:投資、自住6.8萬元總款,入駐北京的選擇,售賣的就是“瀚林公寓”的房源。
記者又以購房人的身份,聯系了自稱姓王的銷售人員。聽說記者想買房投資,在猶豫了一分鐘后,王先生才表示,手里確實還有房源,但如今已作為“內部房”,不對外宣傳了,所以要悄悄購買,不能聲張。但對于不對外宣傳的原因,王先生只以企業要求為由,不愿再多談起。
和上次記者調查時一樣,自稱姓王的銷售員也表示房子屬于40年產權的“廉租房”,公寓土地是企業從當地村子租來的,只簽訂租賃合同。記者一次性付清款項后,便擁有了產權,自住、轉租、轉售都沒問題。不過,在單套的售價上,卻比上次略漲了一些,40平方米的南向戶型,單套總價20萬元。之前,55平方米的兩居戶型,對外報價才25萬元。
“這房子最近賣得可好了,沒剩幾套了。”王先生一再催促記者最好今天就能去看房。至于政策風險,他的說法是“絕對放心,萬無一失。”“我們又沒和您簽買賣合同,租賃合同不能算小產權房。而且,合同里都寫明了,如在租賃期內出現變故,購房者可以享受退租金或是獲得拆遷補償。”
隨后,記者又回訪了另外兩個小產權房項目。同樣的,銷售人員的語氣明顯變得低調許多,都表示不想聲張賣房,但依然歡迎記者抓緊去認購剩余房源。
一位房地產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一些投機分子以小產權房即將轉正的說法,誤導市場,借機叫賣小產權房。由于小產權房的房價普遍比周邊商品房低40%至50%,價格優勢明顯,也使得近期市場出現了一股小產權房投資熱。而且,為了規避政策風險,所有的項目都只和購房人簽訂租賃合同。不過,從兩部委昨日下發的通知看,將農村集體經營性地塊違規轉變成住宅的小產權房,不論是簽訂出租或出售合同,都不可能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