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家知識產權服務業聯盟今天在中關村示范區成立,53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成為中關村知識產權服務業聯盟首批成員單位,聯盟的成立對推動知識產權服務與科技創新的融合,提升中關村各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也標志著在建立中關村知識產權大廈、謀劃“知識產權和標準化一條街”等工作的基礎上,中關村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的發展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國家知識產權局規劃發展司司長龔亞麟,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周硯,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等領導出席成立儀式。
2012年10月3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復同意在中關村設立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要求中關村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集聚效應和引領示范作用,推動中關村知識產權服務業的蓬勃發展。2012年年底,北京市政府發布了《關于促進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要大力打造中關村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不斷提升園區企業知識產權綜合能力。2013年4月23日,中關村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正式揭牌,正式拉開了試驗區建設的序幕。
按照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北京市政府的總體要求,北京市知識產權局與中關村管委會相互配合,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經過前期在服務機構中開展的摸排調研活動,了解了知識產權服務業不同業態的發展情況,征集關于促進中關村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扶植政策的意見,并起草制定了《中關村知識產權服務業聯盟章程》。目前共有53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成為中關村知識產權服務業聯盟首批成員單位。根據計劃,中關村知識產權服務業聯盟將涵蓋代理、信息、法律、商用化、評估和培訓等6大類知識產權服務領域,通過整合知識產權服務業上中下游的資源,有效推動知識產權服務于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全面融合。
龔亞麟司長指出,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國務院《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將知識產權服務體系作為服務業整體規劃的重要支撐體系。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是加快培育和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重要手段,目的就是促進知識產權服務與產業融合發展,發揮集中效應、集約效益和引領示范作用。中關村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提出三點要求。首先要有“大體魄”,中關村的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產權服務業唯有與創新主體共同成長,做大做強,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時代步伐;同時,中關村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時代命題,要求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要具備國際化的“大視野”;此外,中關村承載的歷史使命,還要求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不能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在業態發展、模式創新上,要有體現“大格局”的突破,主動融入創新驅動發展的主旋律。
郭洪主任在講話中指出,中關村作為我國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高地,知識產權工作在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起到重要作用。下一步,以中關村知識產權和標準一條街建設和研究制定《關于在中關村示范區加快知識產權和標準服務業集聚創新發展的意見》為抓手,深入推進中關村知識產權服務業的全面發展。一是圍繞知識產權和標準化一條街建設,加快推動市級層面知識產權政策創新。二是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支持企業購買知識產權高端服務。三是發揮知識產權聯盟、協會等社會組織的橋梁和樞紐作用。
周硯副局長在講話中表示中關村知識產權服務業聯盟的發展要“立足中關村,服務中關村”,主動“沉下去”,對接各園區,緊貼中關村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需求,助力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服務品質上要更加專業化、在服務模式上要更加多元化、在服務領域上要更加精細化、在服務理念上要更加國際化,充分發揮中關村知識產權服務業聯盟的作用,為中關村企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知識產權全流程專業服務;與此同時,聯盟還要以知識產權融資戰略合作為契機,推動中關村知識產權金融創新步伐,對于銀行、風投、保險等融資機構要主動“請進來”,通過引導和促進金融資源向知識產權要素的創新領域有效配置,加快知識產權創新成果的價值轉化,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動力,推進企業創新發展。
據悉,中關村是全國科技、智力資源最密集,創新最活躍的地區,也是知識產權服務資源最豐厚的地區。全國三分之一代理機構,近40%的執業專利代理人大部分都在中關村。中關村有8家機構入選首批“全國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培育單位”,數量居全國第一。聯盟成立之后,將充分發揮聯盟集群優勢,充分對接中關村各分園區、產業基地、企事業單位等各類主體,為他們提供優質高效的知識產權服務;通過定期開展知識產權服務業調研,及時向政府部門報告產業發展情況和存在問題,建立政府與聯盟成員之間的紐帶;此外,還將通過舉辦論壇、專題講座、沙龍等活動,提升服務機構專業水平,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業專業人才培養,提升聯盟成員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