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
青海湟中縣鑫飛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主要違法事實及問題
未經批準的3000噸紅礬鈉生產線擅自投入生產。廠區及其周圍地下水、地表水中六價鉻嚴重超標。
處理意見
拆除3000噸紅礬鈉回轉窯及設備;對年產2000噸紅礬鈉生產線停產整頓,重新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青海湟中縣鑫飛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原青海湟中化工廠)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全國11家掛牌督辦企業之一后,為進一步深入了解企業的污染狀況,加強輿論監督,配合國家環保總局推動掛牌督辦企業的整改和治理進程,本報特派出記者趕赴企業和有關部門進行采訪,了解到建廠近20年的青海省湟中縣化工廠老板換了一批又一批,卻無人過問污染給當地農業帶來的災難,農民看著欠收的莊稼只有唉聲嘆氣。
現場目擊
廢渣把地面染得五顏六色
2月8日下午,記者趕到化工廠時,廠大門關著,看門人說廠區放假了,車間停產。記者看到貼在廠門口墻上的通知說,這次放假放幾天暫不能定,要求職工3月1日到廠探聽消息。記者想進入廠后堆渣場,但通道鐵門緊鎖,看門人說鑰匙丟了,開不了門,只好從外面繞到渣場。占地近20畝的廢渣堆放場地原是農業學大寨時建設的小型土水庫,現在堆放著近10萬噸六價鉻廢渣和芒硝。廠方氣壯
沒有污染還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實惠
經聯系,一位姓鄧的副總到廠,反復詢問記者來意后,他說,工廠1月28日下午就放假了,什么時間開工、能不能開工生產現在還說不定。問其原因,說是1月26日青海省主管工業的副省長、西寧市副市長和縣上領導來廠開會,要求廠子先停產,所以就放假了。當記者問起環境污染一事時,這位副總馬上說沒有污染,也沒有外排污水,都是記者們胡寫瞎說。再問村民告狀一事,他說是有些村民要到廠里掙錢結果沒來成,就帶頭胡鬧。廠里不但沒有污染,還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實惠,有些家庭在廠里打工一年掙好幾千元錢,這窮地方共產黨解放這么多年,他們哪里見過這么多錢。
村民訴苦
莊稼減產樹木枯死打出井水卻無法飲用
湟中縣田家寨鄉石溝村黨支部書記祁有錄說,以前村中作物畝產800斤左右,現在被化工廠污染的土地畝產只有300來斤。謝家村村長謝守慧對此也是一臉無奈。他說,謝家村的作物原來畝產能達到1000斤,現在因環境污染,畝產只有200~300斤。每逢下雨,村里到處污水流淌。由于污染,前任老板曾對廠周圍方圓300米以內的農田賠償過,一年每畝地賠款120元,但現在賠償沒有了。村里吃水也成問題。以前村民們吃的是泉水,現在地下水污染,泉眼里流出的水發黃變質,無法飲用。村委會組織人力在磨房邊打了一口井,結果打出的水呈黃色。村民們想不通,祖祖輩輩飲用的甘甜水怎么就變了呢?
污染的災難甚至落到離化工廠幾里遠的梁家村頭上。梁家村農閑時,牲畜集中放牧,但一些騾馬卻莫名其妙地死了,他們懷疑是因為牲畜喝了污染了的水。村支書和村長說,村民們栽在化工廠周圍的樹枯死了很多。去年5月,因污染問題,謝家村和石溝村村民聯合到縣政府反映情況,縣環保和公安部門曾來廠里督察,廠里停產兩天。后來老板答應解決污染問題后又復工生產,但最后什么污染問題都沒有解決。
企業沿革
私人易手鼓腰包當地農民受污染
湟中縣化工廠建于1987年,1995年年產2000噸紅礬鈉生產線建成投產后,由于未嚴格執行“三同時”,造成廠區和周圍環境污染。企業經兩次收購,2004年7月,長沙宏盛化工有限公司以治理老污染和不再產生新污染為承諾收購企業,但在整治過程中,企業依然違法違規建設。2005年1月,湟中縣政府責令企業停止建設,由西寧市環保局組織對紅礬鈉生產線治理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方案未批復前不得復工,并要求企業拆除3000噸回轉窯及設備。但企業卻在恢復紅礬鈉生產線過程中擅自擴大部分設施,并違法啟動回轉窯,致使污染事態進一步擴大。政府態度停產整頓紅礬鈉生產線派專人進駐現場每日督察
2005年12月,青海省政府對企業違法情況進行調查。西寧市政府做出決定,責令企業立即關停擅自擴大的紅礬鈉生產線,由湟中縣政府責令企業今年1月底前對年產2000噸紅礬鈉生產線停產整頓,3月底前徹底拆除回轉窯及設備并嚴防轉移。今年1月25日,青海省副省長、西寧市長駱玉林帶領省環保局、市政府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前往企業,現場查看事件處理情況,召開協調會,要求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加強環境監管,防止污染事故發生。1月27日,湟中縣政府和環保部門抽派專人進駐現場督察,每天對停產后的生產線進行環境安全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