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4月12訊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玉慶昨日于北京舉行的“建設節約型社會與交通節能──國際柴油發展論壇”上指出,環境保護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環境要求不斷提高、環境保護壓力逐年加大的情況下,應當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審視中國能源發展的戰略。他表示:“從能源發展戰略來看,要著力調整能源結構,改變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王玉慶指出,調整能源結構首先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增加其在能源構成中的比重。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移民權益的基礎上適度發展水電;加快發展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太陽能利用和發電。在有條件的地區適當增加天然氣發電的比重;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核電。擴大電煤在煤炭消耗中的比重,擴大電能在能源終端消費中的比重。
改變能源利用方式首先要大力推廣清潔煤的使用。城市應鼓勵使用天然氣、液化氣、電能。要綜合考慮大城市交通系統,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嚴格控制特大城市規劃區和建成區規模。
王玉慶說,中國能源利用效率比發達國家約差10個百分點,提高的空間很大。推進能源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并堅決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企業。還要抓好節能工作,實現結構節能、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
王玉慶強調,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未來能源需求仍將會有較大幅度增長。如何結合中國能源結構的實際,加強能源環境的綜合決策,改善能源生產和消費行為,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帶來的環境成本,實現能源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