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循環經濟項目也要打假 警惕污染項目假借循環經濟理念鉆空子

2006-05-16  來源:中國環境報
[字體: ]
發展循環經濟已愈加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通過在企業層面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在企業相對集中的產業園區建立生態工業園區,在城市和省區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我國對循環經濟的實踐探索已經取得了初步的進展。
  但是,由于循環經濟目前仍缺乏有效配套的法律法規進行保障、約束和監管,一些地區和企業假借這一全新理念,將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項目戴上循環經濟的光環,以期在項目立項、審批、稅收各方面得到實惠,循環經濟變成了這些項目的保護傘。筆者認為這些項目存在著三大隱憂。
  1.循環經濟項目愈多環境污染反而愈重。某循環經濟示范產業園負責人宣稱區內已形成了幾個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如將原煤發電產生的粉煤灰再制成水泥;用煉焦產生的煤氣發電,將產生的焦油制成炭黑;將煉鋼產生的廢渣生產地磚等建材產品等等,聽起來頗有道理。但由于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目前已有數十家熱電廠、焦化廠、鋼鐵廠,然后每個廠又都要建設自己的循環經濟項目,蛋糕是越做越大,但根本沒有設計中那么多的廢氣廢渣可以利用,其實只要為這些廠總配套建設一個回收利用項目就足夠了,不需要各個廠自行重復建設,重復建設的后果只會造成產能過剩,帶來更大的污染。
  2.“掛羊頭賣狗肉”。有些循環經濟項目,其實只是冒名頂替,并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鏈循環。煤矸石簡稱矸石,是在成煤過程中與煤層伴生的一種含碳量低、比較堅硬的黑色巖石,在煤炭生產過程中成為廢棄物,它是由碳質頁巖、碳質砂巖、砂巖、頁巖、粘土等巖石組成的混合物。用煤矸石發電,是國家鼓勵發展的廢物綜合利用項目,但很多廠家只是假借“煤矸石發電”這一循環經濟的表述,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很少使用甚至不用煤矸石,而是直接燃燒原煤發電,以便減少機器耗損,降低運行成本。其實,如果單獨審批,這些裝機容量才幾千千瓦的發電項目不可能審批通過,而在戴上循環經濟這個美麗的光環后,這些能耗和污染巨大的小火電廠往往就能通過。
  3.循環經濟概念泛化和任意夸大其作用的傾向。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循環經濟是一種最終實現全新的封閉式的零排放的資源利用方式,它可以解決一切環境問題,事實上這種看法不利于我國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有悖于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循環經濟如果其成本——效益指標不如非循環方案,在實踐中也難以被采用。
  因此,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產業界建立起新型工業化的理念,更需要國家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善和理性的循環經濟法律體系、政策體系和創新體系,以形成一個由政府調控、市場引導、產業界參與的完整框架,使循環經濟的光環能真正照耀祖國大地。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