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促進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造

2006-08-23  來源:中國環境報
[字體: ]
記者:我們迎來從環境換取經濟增長到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的轉變,生態工業園區作為循環經濟在工業集中區的具體體現,更應實踐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綜合類生態工業園區標準(試行)》、《行業類生態工業園區標準(試行)》和《靜脈產業類生態工業園區標準(試行)》的出臺,對此有何促進、指導作用?
  負責人:標準出臺是為了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幾年來,我們在企業、園區、社會三個層面推進循環經濟,獲得了長足進展。相比企業層面的實踐,循環經濟在園區層面的發展更重要。生態工業園區強調經濟、環境和社會功能的協調和共進,是社會層面推進循環經濟的基礎,真正體現了以環境優化經濟增長。
  如何以環境優化經濟增長,全社會都很關心。經過前一段的試點工作表明,生態工業園區是經濟開發區和高新開發區全面進行生態化改造、實現以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的最佳載體。總局將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合作,共同推進工業園區的生態化改造。可以說,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正在成為工業集中區污染控制和實現“十一五”環境保護目標的一種途徑和措施。
  記者:工業園區的環境監管成為今年重點。談談標準出臺,如何有助于工業園區的生態化改造,有助于對工業園區的環境監管,有助于規范生態工業園區發展,使其真正成為建設循環經濟的先行者。
  負責人:確實有些開發區存在環境違法的現象,但不可否認,大多數開發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我國,工業園區的經濟總量很大,對GDP的貢獻也很大,經濟實力、市場競爭力也在不斷增強。可以說它代表了我國目前先進的生產力水平,因此抓住園區推進循環經濟,就抓住了工業循環經濟的方向,掌握了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牛鼻子。
  我國工業園區發展經歷了改革開放之初的經濟開發區模式和高新技術開發區模式,這兩種都是傳統的發展思路。現在的生態園區已經成為循環經濟一個重要的發展形態,同時也是我國第三代工業園區的主要發展形態和改造的方向。
  三個標準的出臺,是為了適應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制定的,生態工業園區的發展就是要實現環境友好型,讓園區在資源、環境的承載力上協調發展。在全社會對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需求提高的現實下,標準出臺將發揮指導作用。標準充分貫徹了循環經濟理念,除了一些經濟指標外,更多的指標考核的是園區的循環經濟建設能力和環境監管能力,比如強調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水耗,單位工業增加值廢水產生量等。
  記者:三個標準的出臺表明總局在指導生態工業園區建設中“以標準行事,有標準可依”的基本思路,談談制定標準的初衷、目的,希望達到什么效果。如何指導具體工作?
  負責人:我國現有的工業園區數量眾多,類型千差萬別,實行統一的標準有難度。所以目前提出的三個標準都是推薦性的,只是起一個指導作用,沒有強制園區一定做到,而且這三個標準只是試行,在試行的過程中會不斷調整。
  在標準的設定階段,我們在大多數工業園區進行了調研,反復征求了一些試點園區的意見,有些標準編制人員直接來自工業園區,所以標準的設立也得到了園區很好的反饋。
  標準指導生態工業園區的規劃制定、實施、驗收,標準能夠掌舵未來園區的發展方向,引導園區產業實現生態化轉型。指標充分考慮了園區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要求和環境保護的要求。總局下一步將通過標準實施,加強對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的指導、管理,協助地方做好服務工作。各地首先要根據標準要求,先做規劃,從當地環境容量要求出發,結合省地具體情況,設計產業發展方向。比如確定招商引資的基本原則,新上什么項目,淘汰什么,同時要求園區按照總量控制的要求,在建設生態工業園區的過程中,不斷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
  記者:三個標準中,感覺靜脈產業類生態工業園區的標準是個亮點、有特色。
  負責人:社會消費產生的大量廢物需要處理,必須要有大的產業支撐,完成“產品—廢物—再生資源”的過程,靜脈產業已經成為建設循環經濟的重要產業類型。靜脈產業類生態工業園區可以提升我國靜脈產業的規模和科技含量,也有利于靜脈產業的污染防治和環境管理。三個標準中,我們對靜脈產業類工業園區特別強調一個基本前提,就是必須在確保環境安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發展靜脈產業。
  標準中為此設立了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單位工業增加值廢水排放量(噸/萬元)、入園企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廢物集中處理處置設施和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五項指標,旨在減少園區的廢物排放量,保護周邊生態環境。
  指標體系中還設立了園區環境監管制度、入園企業的廢物拆解和生產加工工藝和園區編寫環境報告書情況(期/年)等六項指標,將環境管理放在園區管理的首位,確保靜脈產業園區健康發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