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上海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快開展綠色照明活動,將景觀照明節能作為重要的課題,選取繁華的淮海路及其周邊區域進行了節能示范項目建設。
運用無線遠程控制技術對淮海路(西藏路—常熟路)沿線的內光外透樓宇、跨街景觀燈、商業櫥窗等照明設施進行集中控制、統一配電,達到節電目的。
淮海路的14幢內光外透樓宇、35座跨街景觀燈和約260個商業櫥窗,將由一種控制系統來進行集中控制,其中原淮海中路(陜西路—常熟路)的11座未實行集中控制的跨街景觀燈已通過加裝控制器實行集中控制,淮海中路(重慶路—陜西路)的路燈則通過統一時控方式予以集中控制。建成后大大節約了管理人工費用,控制配電、平衡照度,又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節電目的。
對于35座跨街景觀燈的節能改造,在不影響景觀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新型TCP3W冷陰極燈來替代原有的40W白熾燈泡,節電92%。
太陽能和風能是可再生能源,又可避免環境污染問題,但它們單獨配置的發電量受天氣影響較大。為了彌補這一不足,上海在淮海公園使用風光互補系統,即將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結合起來,從而保證園內景觀燈得到充足的電力供應。
淮海公園的21盞景觀燈原采用60W白熾燈,總功率為1260W,本次改造中換裝18W節能燈,不僅提高亮度,還將功率減為378W。這套系統可滿足400W負載每天12小時的供電,還可在連續10天無風和無陽光的天氣條件下正常使用。一旦連續10天以上的惡劣氣候條件不能滿足充電需要,此系統會自動接入城市電網以保證景觀燈的正常工作。
浦江兩岸夜景燈光是上海的標志之一,也是中外游客到上海旅游的一個品牌項目。其中,尤以外灘和小陸家嘴地區最為知名。最近上海景觀燈管理部門和上海照明學會的專家對外灘兩岸的浦西22幢建筑和浦東陸家嘴21幢建筑的景觀照明進行了一次診斷,發現在這其中還隱藏著一些不合理、不協調的問題,有相當多的節能潛力可以挖掘。
首先整體亮度水平很高,浦西有6幢建筑平均亮度超過100cd/m2,有兩幢建筑平均亮度超過200cd/m2。其次部分建筑物最高亮度過高,某大樓的亮度最高點達到3202cd/m2,其平均亮度也是最高的,屬于名副其實的過度照明。另外燈具的布置分配不合理,燈具排列過密,光源選型不妥當,部分照明小品存在設計與整體環境不協調等設計弊端,造成耗電增加,而效果平平。
為此專家們開出了改造方案,調整不合理的燈具;更換高性能光源、燈具和電器;對于亮度過高的建筑,通過減少燈具數量或降低單燈功率來降低建筑物亮度;采用智能控制系統,合理運行和管理,降低能耗;提高燈具維護強度,降低由于燈具光衰減引起的電能浪費。目前,有關景觀燈管理部門正著手組織浦江兩岸景觀燈的節能改造計劃,初步打算花3年時間,把景觀燈用電能耗降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