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中瑞聯合打造“零排放”城鎮

2007-06-01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記者31日從鄂爾多斯市與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瑞典駐華使館等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人民政府與瑞典有關機構合作,利用先進的“生態衛生系統”打造“零排放”城鎮。

    據悉,由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人民政府和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環境研究院共同研發,瑞典國際開發署資助的“中國-瑞典鄂爾多斯生態衛生城鎮項目”,位于東勝區郝兆奎村,一期工程已于2005年11月底交付使用,建有住宅778戶,建筑全部使用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環境研究院推薦的生態衛生系統,對人排泄物、生活污水、家庭垃圾進行生態處理、達到無害化并進行循環利用,最終實現小區內污染物零排放。

    中華環保聯合會副會長曾曉東說:“這一做法特別適用于水資源嚴重短缺、城鎮化發展迅速的發展中國家,為中國和全球提供了一個學習和研究生態衛生城鎮的基地,對提高人居環境質量、保護環境、保護地球有著重要的借鑒和示范作用。”

    作為國內最大的多層樓房中使用生態衛生系統的實驗基地,小區住宅全部使用糞尿分開式生態衛生廁所,將大小便分開收集,大便不用水沖,而是用鋸末、粉碎秸稈等干物質把大便“沖”入儲糞桶,儲存3個月到4個月后轉運到生態站進行高溫堆肥;小便則被單獨收集到一個半集中式地下儲尿池。堆肥與尿液都可以作為有機肥料用于農業生產。

    不含糞便污水的其他生活污水即灰水,可在小區內就地處理達到灌溉水質標準,用于小區及周圍地區綠化灌溉,最后形成人工景觀湖。

    小區對垃圾實施源頭分類收集。廚房有機垃圾和其他固體垃圾,首先在各戶分類收集,投放到居民樓附近的微型生態站,有機垃圾被轉運到小區生態站的堆肥廠,與糞便一起進行高溫堆肥處理。

    一年多的運行表明,小區每天可以節約水資源113.12噸,可以實現小區固體垃圾和灰水零排放,減輕了城市污水處理的壓力,節省了城市污水管網建設的投入。

    2007年國際生態衛生大會將于8月26日至29日在鄂爾多斯市舉行,會議主題是“生態衛生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將圍繞鄂爾多斯市生態衛生社區及城鎮建設成果展開學術研討。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