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節能 下游減排 廣西百合打造生態工業鏈
本報訊 地處右江邊的廣西百合化工股份公司用“綠色化工”的理念,歷經10年時間打造出一條上游節能、下游減排的化工生態鏈。如今,隨著重污染化工企業被關停整改,這條生態鏈帶來的好處和效益越來越明顯。
百合公司的生產區離右江僅500多米,地處敏感位置,公司總裁蘭紅春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在環保上我們不能搞假,一搞假右江就有反應。”
百合公司在1997年開始籌建年產4萬噸硫酸生產線時,原本計劃用硫鐵礦為原料生產硫酸,但隨著工程的深入,發現硫鐵礦制酸產生的“三廢”難以處理,無法實現“綠色化工”的理念,決定改用硫磺制酸的清潔工藝代替硫鐵礦制酸工藝。沒想到這一改,不僅填補了廣西硫磺制酸的空白,而且整個硫酸系統沒有廢渣排放,廢水全部循環利用,廢氣排放達到國家標準。
嘗到了環保甜頭的百合公司,又動起了循環經濟的念頭。歷經11年打造,目前已形成了“以鈦白粉為龍頭,以鋁棒、鋼球為輔助,以硫酸、鐵黑、亞鐵、硫酸錳、余熱發電等綜合利用為特色”的循環經濟生態格局。
在百合公司的生態工業鏈中,鈦白粉廠處于中游,在它的上游是以節能為主的硫酸廠、熱電廠、礦山及冶煉廠、鐵粉廠,下游則是以減排為主的鐵黑廠、飼料亞鐵廠、磷肥廠、錳廠、濃縮廠、廢水站、噴淋及回收系統。
在節能的上游,利用生產硫酸的余熱發電,建成了上游的熱電廠。在硫酸生產過程中,硫磺在焚硫爐燃燒,產生1000℃左右的高溫煙氣,而下工段要求的煙氣溫度必須在410℃左右,于是利用余熱發電的熱電廠應運而生,750千瓦的發電機組從1999年至今源源不斷發出的電力,不僅滿足硫酸系統用電,同時還有多余的電力供其他生產線使用,達到了節能效果。
在減排的下游,投入近5000萬元完善環保設施,將鈦白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作為下游產品的原料,使廢酸、廢水和廢渣得以綜合利用和治理,達到環保產業化和效益化,把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有機地結合起來,也提升了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
濃廢酸的綜合利用。鈦白粉在生產過程中產生濃度為20%~25%的廢酸,大部分鈦白粉廠處理廢酸是用石灰中和處理后排放,既浪費了硫酸資源又增加了環境污染。在百合公司,雖然同樣是每生產1噸鈦白粉就有6噸廢酸要排放,可它的下游有磷肥廠、錳廠、濃縮廠3個廠等著“吃”廢酸,這3個廠不僅能全部消耗完大量的廢酸,又能生產普鈣磷肥、硫酸錳,廢酸在下游創造出新的經濟價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磷肥廠,蘭紅春告訴記者,當年我們拿好硫酸生產磷肥,現在是拿廢酸生產磷肥,而且磷肥廠能把煤灰全部利用,簡直是個“垃圾廠”。
廢渣的綜合利用。為了綜合利用鈦白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七水硫酸亞鐵,公司在下游布局了鐵黑廠和飼料亞鐵廠。現在有了這兩個“吃”廢渣廠后,公司自產的廢渣已經不夠“吃”了,還要到附近的工廠去拉。而鐵黑廠生產出來的氧化鐵黑不僅獲得了“廣西高新技術產品”證書,又創造出顯著的經濟效益。
廢水的循環利用。酸性廢水(含硫酸1~3%)是硫酸法鈦白粉廠最難治理的污染物。每噸鈦白粉的生產約產生50~150噸酸性廢水。目前,國內鈦白粉廠都是用石灰中和達標后全部排放,而百合公司的酸性廢水卻是經廢水處理站治理達標后,全部回收利用作為硫酸余熱發電的冷卻水、鈦白粉廢氣的洗滌水、鍋爐廢氣的噴淋水,既減少了廢水的排放總量,又達到節約水資源。
節能減排給百合公司帶來了豐厚的收益。目前,公司的主打產品鈦白粉的銷售收入是1億元,而上下游節能減排帶來的收益接近主營收入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