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企業建言中國冷藏鏈節能
本報訊 “中國應該將節能控制的理念盡快深入普及,儲藏環節(如物流配送中心)和零售環節(如連鎖超市)是冷藏鏈節能降耗控制中最受關注的兩個環節,因為系統的能耗水平直接影響著運營成本和盈利空間。”丹麥丹佛斯中國策略發展總監李紹萍,近日針對中國冷藏鏈系統發展的現狀,做出以上建議。
冷藏鏈技術目前在中國還沒有得到足夠的發展,據李紹萍介紹,歐洲國家以及美國、日本等國的食品冷藏運輸率已經達到80%~90%,而中國的食品冷藏運輸率大約在10%。如果冷藏鏈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將顯著地減少食品和其他資源的損失。
李紹萍說,冷藏鏈系統要比常溫物流的建設投資大很多,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易腐食品的時效性要求冷鏈各環節具有更高的組織協調性。另外,食品冷藏鏈的運作始終是和能耗成本相關聯,有效控制運作成本與食品冷鏈的發展密切相關。預計2017年,中國冷藏卡車容量將由目前的3萬輛增加至36萬輛,冷庫容量由目前的700萬立方米增加至1.4億立方米。冷藏鏈設備主要包括冷藏、冷凍陳列柜和儲藏庫等,而這些設備又恰恰是耗能大戶。冷藏設備的節能降耗需亟待提高。
李紹萍說,一家超市的初期投資雖然看似僅占總投資的10%,但由于能耗加大,將來的運營成本就會占到總投資的90%,每年用于單店能耗、食品損失和維護費用高達130萬元以上。而如果能夠安裝集中智能自動控制系統,對制冷、空調和照明系統進行集中控制,節能潛力可以達到22%~35%。目前一些外資超市,如沃爾瑪、家樂福等,均全部安裝了集中智能自動控制系統。但國內近7000家內資大型超市連鎖店,其中只有不到5%安裝了控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