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吳曉青:建立可持續生產和消費模式

2008-06-16  來源:中國環境報
[字體: ]

  由環境保護部、財政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歐盟委員會(EC)聯合主辦的“可持續消費國際研討會”今日在京開幕。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財政部部長助理張通、聯合國環境署浦馬克博士及歐盟委員會霍巴拉先生等國內外組織機構的官員及專家出席了開幕式。

  本次研討會以“環境標志發展與綠色采購”為主題,對各國綠色采購的經驗、環境標志的發展和國際互認、可持續消費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研討。

  吳曉青在開幕式講話中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經濟結構仍然不夠合理,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轉變,資源能源消耗、生態環境惡化已成為當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和障礙。為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中國政府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奮斗目標,以改變現有的生產生活方式,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吳曉青指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基本任務是建立可持續生產和可持續消費模式,形成節約資源能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政府是最大的購買團體,通過實施政府優先采購綠色產品的政策,可以引導企業生產對環境友好的綠色產品,并以政府的示范行為引導公眾進行綠色消費。中國政府2006年已制定和發布了《關于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近兩年,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產品種類和數量都在逐步擴大,政府綠色采購的積極態度和身體力行,必將促進可持續消費在中國的發展。

  吳曉青指出,目前中國環境標志已形成了完整的標準、認證、審核、質量保證等體系,環境標志產品涉及汽車、建材、紡織、電子、日化、家具、包裝等行業,已有1500多家企業生產的3萬多種規格型號的產品獲得了中國環境標志認證,形成了1000多億元年產值的環境標志產品群體,成為中國社會選擇綠色產品的重要依據。

  吳曉青指出,中國的可持續消費工作一直得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歐盟、日本、韓國、德國等國際組織和國家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中國環境標志認證機構已先后與德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北歐、新西蘭、泰國、中國香港等8個國家和地區的環境標志機構簽訂了環境標志合作互認協議。通過本次會議,中國各界的專家代表將學習和借鑒各國在可持續消費領域的成功經驗,與國外同行共同探討推進可持續生產與消費的最佳途徑。

  在開幕式上,吳曉青、張通共同為入選中國政府綠色采購清單的企業頒獎,并開通了新版中國綠色采購網絡(CGPN),在綠色產品生產企業和政府、消費者之間搭建了一座綠色橋梁。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