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曾少軍:做一個聰明的CDM賣家

2008-11-06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碳交易曾經被很多人視為是發達國家之于發展中國家的綠色援助。只需將本國經核證的二氧化碳排量讓渡給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就能獲取一筆可觀的資金收益。而據聯合國和世界銀行預測,預計2008 ̄2012年間,發達國家通過CDM購買溫室氣體每年的交易規模可達600億美元,2012年這個數字將接近1500億美元。蛋糕確實不小,但中國又能切走多少?

  盡管中國CDM項目總減排量已占全球的37.25%,位居世界第一,但注冊成功的CDM項目數量卻很少,落后于印度與巴西。在等待國家發改委審批的CDM項目清單上,有一長串公司的名字,其中不乏上市公司的影子。

  在歐洲市場,碳排放平均交易價格為15-20歐元,最高時可達到25歐元左右。而國內的交易價格卻始終徘徊在8-12歐元左右,巨大的價格落差背后反映出的是我國在CDM交易中議價能力的缺失,這塊短板需要由專業的CDM咨詢機構來補齊。

  沒有只賺不賠的買賣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發達國家之所以心甘情愿花錢購買減排額度一定程度上源于利益的驅動。清華大學清潔發展機制研發中心執行主任、國家發改委CDM項目審核專家曾少軍博士表示,“由于發達國家環保程度較高,在國內進行減排的邊際成本高,邊際收益低,而投資發展中國家的CDM不僅可以以較低成本獲得減排額度,還可‘順路’推銷環保設備。”

  盡管是個雙贏的交易,但風險依然不可低估,尤其對于涉水尚淺的中國企業而言,稍一閃失,便會被水嗆到。

  “CDM項目的最大風險是審批程序帶來的不確定性。”曾博士介紹說,“CDM項目必須要履行國內、國際兩套程序,經過多個機構審批,一個項目從申請到批準最短也需要3-6個月時間,復雜的審批程序增加了結果的不確定性。因為不論結果如何,前期的設計、包裝等費用至少需要投入10萬美金,如果不能如愿注冊成功,或是項目推倒重來,前期的投入就很可能打了水漂。

  另一方面,CDM目前還處于單向的買方市場,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為供給方,定價權逐漸落到買方手里,而不斷加劇的惡性競爭往往使議價能力偏低的企業落入買方的圈套,預期收益將大幅縮水,甚至存在收不回投資成本的可能。”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選擇掌握CDM專業知識,熟悉條約本質以及申請流程,并具有渠道資源的CDM咨詢機構與投行作為“外腦”便十分必要了。

  如何選擇CDM咨詢機構?

  由于CDM機制下的碳減排額是一種虛擬產品,其交易規則十分嚴格,開發程序也比較復雜。一個典型的CDM項目從前期準備、設計實施到最終有效減排量的認定,需要經歷項目識別、項目設計、參與國批準、項目審定、EB注冊、CERs簽發、項目實施、監測預報、減排量的核查與核證、經核實的減排額度簽發等諸多步驟。其中準確識別CDM項目、尋找和篩選買家、協助業主與買家談判、最大化收益等方面都需要相關咨詢公司提供專業性指導建議。

  在國外,CDM項目的評估與排放權的購買大多數經由咨詢公司操盤,而目前國內CDM咨詢市場發展不完全,機構數量不足且大都處于起步階段,如何慧眼識珠,從中選出優秀公司,進而在碳交易中能夠最大程度的變現,已成為廣大項目業主憂心的問題,而一旦選擇失誤,最后很可能是空歡喜一場。

  曾少軍博士表示,“技術開發實力是企業在選擇CDM咨詢機構時需要重點關注的。由于CDM項目注冊需要接受國家發改委、聯合國CDM理事會、第三方認證機構的嚴格審查,如果減排效果達不到標準或不符合相關規程,CDM注冊就很有可能流產,因此咨詢機構的開發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CDM項目的成功率。在這一點上,本土咨詢機構清能投資表現很好,目前該機構著手開發項目逐批通過DNA和DOE審查,提交EB項目在嚴格的審查程序下分別注冊成功,各審核環節成功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一百,非常難得。”

  據悉,技術過硬的清能投資技術團隊不僅在國內有卓越的表現,而且對該機構的國際化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該機構頻繁參與國際CDM市場的角逐,在越南市場CDM項目的競標中也一舉擊敗國際同行,斬獲大單。與之形成對照的是,一些資質一般的CDM咨詢機構因項目設計開發存在缺陷,屢屢遭到拒簽,項目申報周期長達1-2年,給業主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言談中曾博士還透露到,“在CDM基礎學術研究層面上我國還存有不足,直接反映出來的就是CDM領域專家隊伍有待擴充,在權威刊物上缺少有影響力的文章及研究成果,左右市場言論的能力較弱,這將不利于我國清潔能源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在這方面,目前只有一些學術單位、專家學者和清能投資等少數幾家實力型咨詢機構在做。”

  “選擇咨詢機構還要看規模。”曾博士表示,“規模較大的CDM咨詢機構一般來說成立時間長,團隊配備齊全,實力較雄厚,發展相對成熟,會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值得優先考慮。”以筆者熟悉的清能投資來說,近50人的團隊規模,四部一室的內部分工在業內獨樹一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