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攝氏度關乎地球安危 歐盟希望中國為減排加碼
“去年年底,我在瑞典與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探討了5個小時。今年7月13日,在北京,我們仍就氣候變化問題進行探討,用了4個小時的時間。”7月13日,在瑞典駐華大使官邸,瑞典環境大臣安德烈亞斯·卡爾格林欣慰地面對中外記者,這樣來說明中歐雙方正在減少分歧,“我們之間的談話縮短了一個小時,這意味著分歧正在縮小,雙方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意見愈加趨向一致。”
7月14日,歐盟向中國派出的“三駕馬車”結束了為期兩天的訪華之旅。這“三駕馬車”是: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的環境大臣安德烈亞斯·卡爾格林,西班牙氣候變化國務秘書特瑞薩·瑞瑋拉,以及歐盟委員會環境總局政策協調員尤艮·列佛維若。此次訪華,按照卡爾格林的說法,是向中方傳遞如下訊息:氣候談判進展需要“加速度”,歐盟寄望中方為減排作出更多努力。
氣候談判進展緩慢 中期減排似成奢望
7月13日當天,卡爾格林代表歐盟表明了希望加速氣候談判的進程。他介紹說,他們此次來華訪問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目前全球氣候談判進程過于緩慢,希望能夠加速氣候談判進程,達到談判預期效果,歐盟期待中方在氣候變化領域幫助歐盟達成相關共識;二是在日前召開的八國集團峰會及“經濟大國能源和氣候論壇”上,多國就有關氣候變化問題達成一致,在各國建立低碳發展計劃,希望中方也能夠積極采取行動,共同推動減排計劃,設立進一步減排目標。
卡爾格林說,歐盟敦促發達國家首先制定中期減排目標,而各國的中期減排目標需要與所制定的長期減排目標相一致。在這方面,歐盟也希望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能夠積極參與制定中期減排。
“歐盟對于發展中國家的期望是:以1990年的排放量為基準,截至2020年,發展中國家應該減少15%~20%的排放量。中國則期望歐盟率先作為,將減排承諾從20%提高到30%。”卡爾格林表示,“如果中國能夠帶動其他國家共同減排,加速減排談判進程,簽署全球減排協議,歐盟愿意把目前20%的減排目標提高到30%。”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曾指出,為避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巨大影響,所有發達國家到2020年必須實現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削減25%至40%的目標。
對此,作為2009年下半年歐盟輪值主席國的瑞典代表歐盟,希望發達國家能夠帶頭減排,以達到減排25%至40%的中期目標。但如今看來,實現這一目標似乎是一種奢望,各主要發達國家對此仍沒有定論,總是“雷聲大、雨點小”。
“2攝氏度”:一道危險的旋轉門
“2攝氏度”,猶如一道危險的旋轉門:保持不轉,人類、地球和諧共生;旋轉過去,地球將迎來災難,人類將遭“天譴”。如何讓這道“旋轉門”矗立不動并有所加固,成為一道新的課題。
有研究表明,如果人們不對溫室氣體排放進行控制,到205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再上升2攝氏度;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5攝氏度。到那時,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加速上升、洪澇災害加劇,一些沿海城市可能將淹沒在一片汪洋中。
在日前召開的八國集團峰會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就進一步應對氣候變化達成如下意見:在1900年水平基礎上,確保全球氣溫上升不應超過2攝氏度。聯合國有關人員也表示,如果超過這一水平,地球氣候系統將出現動蕩。為達到全球平均氣溫在工業化之前升幅不超過2攝氏度,所有國家應該為此做緩解氣候變化的“必修課”。
目前,八國集團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世界總排放量的80%,而全球各主要經濟體也是排放大戶,因此要使全球平均氣溫在工業化之前的基準條件下,升高幅度不超過2攝氏度,各國需要做大量的減排工作。世界各主要經濟體應制定出2050年以前大幅度減少碳排放的全球性目標。
據路透社報道,八國集團已承諾控制氣溫上升在2攝氏度以下,同時允諾削減8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但是,記者也注意到,有環保組織指責八國集團避重就輕,沒有對中期減排制定或達成強有力的可行性目標,這也成為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召開前的歷史遺留問題。
據了解,控制溫度升幅少于2攝氏度的提案早在1996年就在歐盟達成一致,其中包括八國集團中的德、英、法、意,此次八國集團峰會上,美、俄、日、加首次采納。
卡爾格林在京表示,對于今年年底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歐盟“沒有準備第二套方案,只有一套方案”。同時,他贊賞中國在減排方面所作的努力,并表示歐盟還將與中國加強防止氣候變化的技術轉讓合作。
卡爾格林最后希望,在今年11月的中歐峰會上,即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召開前,中歐雙方能夠就減排問題達成進一步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