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氣候峰會倫敦熱身 掛鉤貿易論惹爭議

2009-10-21  來源:中國證券網
[字體: ]
  過去兩天,來自全球17個主要經濟體的代表在英國首都倫敦召開“主要經濟體論壇”,為定于年底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熱身”。由于發達國家在減排問題上不肯做出表率和讓步,各界對于本次氣候峰會達成協議并不樂觀。美國氣候變化特使托德·斯特恩日前警告說,哥本哈根大會可能失敗。

  更值得擔憂和警惕的是,一些西方人士還在鼓吹將環保和減排問題與貿易掛鉤。這可能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形成變相的貿易壁壘。

  哥本哈根會議不容樂觀

  這次倫敦氣候論壇為期兩天,以閉門會議方式舉行,涵蓋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減排資金和技術支持、防止森林面積減少等議題。

  作為東道主的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大臣米利班德會前表示,論壇為減少各國間分歧提供一個重要平臺,英國“決心利用一切辦法”,以使哥本哈根大會成功達成一份減排協議,“這很艱苦,而且顯然非常困難,但我仍持樂觀態度”。

  哥本哈根大會定于12月7日至18日舉行,旨在達成一項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新協議,以取代即將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

  美國氣候變化特使托德·斯特恩17日晚警告說,哥本哈根大會“當然有可能不會達成協議”,因為“談判艱苦”,而且《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約190個締約方都參與談判,使得談判規模很大,“進展太慢”。“有困難,但要達成一項基本協議并不那么難。”斯特恩說。

  作為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氣候變化問題特使,斯特恩繼續把“球”踢給發展中國家。他本周在倫敦說,發展中國家迄今已經同意的還不夠,并稱這些國家必須采取更多措施來遏止其排放增長。

  西方欲將減排掛鉤貿易

  專家表示,一直以來,發達國家都試圖在減排問題推卸責任。從根源上說,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最大受害者。

  在全球自1750年到2005年的溫室氣體累積排放量中,發達國家的排放約占80%;人均排放量居前的國家也都是發達國家。因此,發達國家理應率先采取切實舉措積極減排。然而,發達國家對《京都議定書》中承諾的減排指標卻執行不力,在當前氣候談判中提出的中期減排目標與國際社會的期望也相去甚遠。

  上月22日,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倡議下,90多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齊聚聯合國總部,參加有史以來聯合國就氣候變化問題舉行的最大規模的國際會議。

  值得發展中國家警惕的是,一些西方人士正試圖將減排問題與貿易掛鉤,制造新的貿易壁壘。英國金融時報昨日報道稱,美國化工集團亨斯邁(Huntsman)首席執行官彼得·亨斯邁說,美國和歐盟應采取共同行動,提高生產制造的環保標準,并將其作為進入歐美市場的條件,迫使全球競爭者遵守這些標準。

  貿易專家表示,“減排掛鉤貿易論”表明,氣候變化問題正在成為發達國家變相實施貿易保護和設置貿易壁壘的一個工具。而在這方面,還有一個更典型的例子就是“碳關稅”,后者最早由美國提出。

  按照美方的設想,如果某一國生產的產品不能達到美方在節能和減排方面設定的標準,就將被征收高額關稅。而在歐盟也有類似做法,只不過是通過對特定產品設置進口技術壁壘的形式。

  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指出,從國際趨勢看,環境和貿易掛鉤的趨勢愈加明顯,確實對發展中國家形成了很大壓力。盡管碳關稅是違反自由貿易精神的,但現在看來,發達國家已經設定了這方面的話題,氣候變化問題似乎已經成了當前國際關系中最重要的問題,有可能會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中,尤其是投資貿易領域。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