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監會辦公廳副主任俞燕山5日表示,如果來水情況不好、火電企業持續虧損的情況得不到改變,夏季高峰大面積出現拉閘限電的情況極有可能發生。
近來,國內部分地區出現拉閘限電狀況,華中地區偏重,此外貴州、陜西、河南、山西、湖南、青海都存在一定的缺煤停機的現象。
此前有分析認為,火電裝機容量不足,無法應付一季度由于高載能產 業 抬 頭 造 成 的大幅電力需求上升,這是導致電荒提前來臨的主要原因。
俞燕山否認了這種說法。他表示,眼下的電力供應偏緊并不是電力企業的生產能力不足造成的,我國的火電發電裝機仍處于高位,問題在于火電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受到了影響,發電利用小時處于低位。
部分地區在電荒時期出現的高檢修率印證了這一說法。《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湖南省采訪國家電網湖南省電力公司時獲悉,全省統調火電裝機容量為1417萬千瓦,但可供出力的僅有700萬千瓦,超過一半的火電裝機停機,其中相當大部分都處于檢修狀態。
此外,國家電監會提供了發電大省河南的檢修情況,河南全省火電裝機容量超過5000萬千瓦,但現在有1200多萬千瓦的裝機處于檢修狀態。
湖南一位電力公司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解釋,檢修的原因較多,“最近國家對煤炭價格做了一定的約束,不少煤炭大省對煤炭輸出做了不少限制,湖南調入煤炭不暢;其次由于火電企業大幅虧損,不少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高于100%,銀行又對電企惜貸,幾乎沒有周轉資金購買電煤。這才造成缺煤停機的現狀。”
華北電力大學校長助理張粒子教授表示,在電力偏緊階段一個區域出現較高檢修率不正常,“在國外的電力開放市場,有些電廠會聯合起來以檢修為名減少電力供應,造成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繼而提高銷售電價。雖然發電量減少,但提高了利潤。”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電力業內人士表示,一般來說,電力偏緊時火電企業應盡可能少安排檢修。在現在這個電荒的節點如此大比例的火電機組進行檢修,有閑置產能等待國家再次漲價之嫌。
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兩年火電企業大面積虧損的現實表明,不理順電煤價格機制只會讓火電企業的發電積極性越來越低。
發電集團尤其是火電企業近幾年一直深陷經營泥淖!2010年度電力監管報告》透露,從2008年開始,全國五大發電集團(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火電連續3年累計虧損分別都在85億元以上,合計虧損達600多億元。
國家電監會新聞發言人譚榮堯表示,近幾年煤炭價格攀升,加之財務成本增多,直接影響到下游發電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現在我們發得越多,虧得就越多。”一位五大發電集團燃料部的人士說。
業內普遍認為,由于沒有很好地理順價格機制,電煤價格持續上升,上網電價上漲緩慢,導致部分省份火電出力明顯不足,從長遠來看,應該改革和完善現行電價形成機制。
張粒子表示,在現在物價壓力高企的情況下,簡單地上調電價或抑制煤價都是治標不治本。“應該要加強需求側管理,同時加強跨區跨省電力調 度 , 發 揮 區 域 電 力 市 場 調 劑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