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發布消息稱,2011年北京總部經濟發展能力綜合得分89.60,高居全國35個主要城市榜首,總部經濟發展能力和規模繼續在全國領先。目前,北京擁有2011年《財富》雜志評出的世界500強企業總部41家,僅次于東京,成為全球第二大世界500強總部之都。
在2011年北京總部經濟發展能力綜合得分的六個分項指標中,北京的基礎條件、商務設施、研發能力和專業服務優勢突出,均排在全國首位。
市發改委委員洪繼元說,目前北京已經聚集了跨國公司地區總部82家,外商投資公司183家,外資研發中心353家。82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中,包括全球最大的鋁業公司,美國鋁業;世界最大的卡車、客車及建筑設備生產商,沃爾沃;全球特種化工之首,贏創德固賽;世界頂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日本電裝等。
7月7日,2011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正式發布。中國以69家上榜公司再創新紀錄,躋身排行榜第二位。其中總部設在北京的企業有41家,遠遠高于上海的5家、香港的4家、深圳的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家。這41家企業均為中國企業,包括中石化、中石油、聯想集團以及首次上榜的首鋼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等。
41家北京上榜企業總收入為22224億美元,比排名第一的東京49家上榜企業總收入25928億美元少3704億美元。從上榜數量來看,排在北京之后的依次是巴黎22家、紐約20家、倫敦18家。目前,北京已經形成了CBD、金融街、中關村海淀園、豐臺總部基地等幾個各具特色的總部經濟聚集區。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院長譚維克表示,總部經濟是經濟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越來越普遍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通過企業總部和生產制造兩塊功能在空間上的再配置,實現跨行業、跨區域乃至跨國的資源整合。
總部經濟理論首創者、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認為,總部經濟是首都經濟內涵的再深化,北京已經進入后工業社會,總部經濟正在成為促進北京產業升級、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引擎,無論是先進制造業、高技術產業還是現代服務業,都在積極探索以總部經濟模式實現高端化、知識化、集約化發展,同時通過總部經濟模式推動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深化北京與“首都經濟圈”其他城市的分工合作,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
此外,趙弘認為,北京有著天然的人才與科研優勢,隨著企業總部數量的增加,區域品牌影響力和總部集聚效應將更為凸顯,國際跨國公司也會更為看好中國不斷上升的國際地位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因此,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職能總部,尤其是研發總部落戶北京。
“雖然‘金牌’數很給力,但是不能光看金牌,還得注重獎牌數量,以形成金字塔的態勢。”趙弘這樣比喻北京成為全球第二大世界500強總部之都。他認為,與國際一流的發達城市相比,我們在500強之外的次強企業數量上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形成總部經濟的全市統一規劃,凝聚各區縣總部經濟的發展合力,著力打造北京周邊地區的總部制造基地,完善“總部—制造基地功能”鏈條,最終優化首都總部經濟的整體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