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與別墅相伴
正在建設中的別墅
位于河南省許昌縣椹澗鄉的英協溫泉度假村別墅,深居村落,別墅依水庫而建,環境優美,但是,卻在無任何手續的情況下進行了長達幾年的“地下建設”,不僅如此,水庫中間小島上也被建成了別墅。近日,接群眾反映,該水庫區現違規豪華別墅群,卻無一部門出面制止。對此,記者10月14調查采訪時又遭到許昌縣國土局、水利局、椹澗鄉政府的相互“踢皮球”。
10月14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許昌縣椹澗鄉英協溫泉度假村,該度假村多處還在施工進行中,遠遠就看到一個波光粼粼的大水庫橫臥村莊,位于水庫中間的小島上還坐落著兩棟精致的小別墅,四周被綠水青石環繞著,水庫周圍還有4棟已經建成的洋房別墅,別墅的周圍還有一些村民耕墾過的土地,已經沒有了莊稼。附近村民告訴記者, 這里以后要建成整排別墅群,而且只對外出租,不外售。
度假村毀地建別墅惹民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多數村民對于水庫區建豪華別墅群一事表示不滿。“該度假村共占王新莊、瓦屋劉、孫莊三個村的土地,這座水庫占地大約300畝,周邊東西兩岸別墅區占地200畝,共500畝,周邊種的莊稼以前是水庫的河堤,坑坑洼洼的,幾年前村民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它們復耕了,不料此次要建度假村蓋別墅政府又要求收回這些農田,以每畝每年700元的價格一次性征收了15年,總共就幾千塊錢,說的是以后再續,大多數村民都表示不能接受。”來自附近村莊一別墅現場施工人員告訴記者。
“我們家地里之前種的是菜籽,一年下來至少也收入2000多元,當初青苗還長在地里,他們就把株硬是給毀了,每畝只是象征性的給了100塊錢毀苗費,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都是強行的。”王新莊一農婦激動的說道。
一村民告訴記者,水庫周邊建設已經有好幾年了,一直沒人管。由于水庫管理不善,今年夏天還淹死了兩個人,如今村民都不敢再靠近了。
水庫別墅 日租價1800元
水庫東面同樣坐落著一棟占地面積不菲的洋房建筑,裝修堪稱豪華,走進后才知道,這里是該度假村的溫泉賓館和農家樂飯店。
“度假村賓館今年十一正式開業,價位每天從100多元到288元不等,其中有標間還有豪華套房。”該賓館一負責人告訴記者,將來度假村整個水庫周圍要建數十棟別墅,目前一期6棟別墅已經基本上完工,二期正打算開建。這些別墅只對外出租,不外售,水庫西邊兩棟是老板自己的家,其余4棟全部對外出租,其中一棟已經開始出租,價位每天1800元。
別墅違規 多部門相互推諉
水庫區建別墅是否有相關手續呢?為何相關部門不進行制止呢?記者帶著上述問題首先來到椹澗鄉政府,該鄉政府辦一工作人員得知記者采訪意圖后質問記者:“你到縣里其他部門采訪沒有”,記者回答還沒去,該工作人員稱讓記者先到其他部門了解,他不便回答,隨后向領導匯報。
對此,許昌縣國土資源局宣教股李股長表示,這塊土地屬于水利設施用地,占用的不是耕地,應歸水利局管轄,況且圖紙上顯示是河道,因此,無論水利局在這塊土地上做什么國土局都無法干涉。
而水利局工管股股長侯東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灘地和水庫歸鄉政府管轄,水利部門只是技術指導,度假村別墅占用的是河堤,只要是在不影響防洪前提下允許建設,具體情況可到鄉政府了解。
侯東峰股長給記者呈現了一份《河南省小型水庫產權制度改革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通知顯示,對集體所有的水庫,鄉(鎮)人民政府應核發產權證或使用權證,對國家所有的水庫,由縣級人民政府核發產權證或使用權證。另外,該文件還顯示小型水庫產權、使用權發生轉移時,要及時辦理變更手續。在小型水庫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涉及土地使用權的,要嚴格依照《土地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辦理。當記者要求查看手續時,侯東峰卻稱,讓記者到鄉里問問。
度假村手續未批先建 別墅依然瘋長
隨后,記者又輾轉周折聯系到了椹澗鄉政府,該政府一楊姓工作人員介紹, 2007年小型水庫制度改革后,椹澗鄉政府負責養護這個水庫,但是考慮到資金投入量大,因此政府與水利部門溝通,只要在不破壞水庫防洪泄洪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進行建設,于是決定招商引資,利用水庫天然優勢開發旅游度假區。 當記者問及這些在建別墅是否有相關手續時,該工作人員卻稱,這些手續一直在協調相關部門辦理當中。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圍內(江河、湖泊、水庫、運河、渠道)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橋梁、碼頭和其他攔河、跨河、臨河建筑物、構筑物,鋪設跨河管道、電纜等工程建設方案應當依照防洪法的有關規定報經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
許昌縣椹澗鄉的英協溫泉度假村建別墅一事,水利部門推到鄉政府,鄉政府又推到縣里有關部門,最后又說手續在協調辦理當中。群眾質疑,在水庫河堤上建豪華別墅群的行為,不但違反了《水利法》,也損害了沿水庫百姓的利益,給庫區百姓的生產和生命安全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既然在沒有手續的情況下別墅依然瘋長,為何當地多個部門還相互“踢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