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丈夫后凱走出機場閘口,妻子迎上前去,拉住后凱的手,二人深情相擁。避開記者的相機,妻子悄悄吻了丈夫的臉頰。“你瘦了。”
昨天,在首都機場T3航站樓,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畫面。24名北京赴海地維和民警載譽歸國,和家人團聚。
每天供電倆小時 集雨水洗澡
2010年11月,本市首支成建制維和警隊抵達海地。當時,大地震嚴重影響猶在,基礎設施破壞殆盡,一百余萬難民寄居于臨時搭建的帳篷區中,生活和衛生條件極其落后。而且霍亂疫情蔓延海地全境,導致數千人死亡,給警隊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我們每天只供電2個小時,冰箱里只能放上冰塊,保持食物不變質。”后凱輕描淡寫地描述了維和民警的生活狀況。“當地只有17%的家庭有自來水,我們只能用收集來的雨水洗澡、洗菜,喝水時就放上幾片帶過去的消毒藥片,可也不敢多放,那味道實在很怪。我們有隊員還患上了登革熱,病情一度很危險。”
北京民警急救非洲維和隊員
隊員在當地幾乎都是單兵作戰,28人分別被分配到了太子港、圣馬可、米爾巴雷、印奇、杰克梅爾、杰瑞米及和平港7個地區,工作崗位包括了派出所治安巡查督導、交通管理、當地警察重建培訓、后勤支持等多個領域。
警隊到達海地任務區不久,海地總統大選即拉開帷幕。海地大選共進行兩輪,時間跨度近五個月。警隊多次被抽調到海地各地區選舉第一線,指導配合當地警察開展安保工作。許多隊員每天驅車數小時深入海地的山區、海島,克服了環境陌生、語言不通、生活條件惡劣的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任務。
一次,維和民警晏威在巡邏時,突然發現一位來自非洲的維和隊員因哮喘病發倒在路邊,立即上前進行急救,并將其及時送到醫院,挽救了一名維和同行的生命。
維和民警譚杰帶領一組聯合國隊員負責為海地建立人事管理檔案數據庫。“當地根本沒有電子系統,全部都是紙質檔案,我們從零開始工作。”譚杰的出色工作受到了聯合國的贊賞,被評為了聯合國優秀員工,還受到了當地的挽留。
參與維和一年的時間里,北京的28名維和民警全部被授予了“聯合國和平勛章”。
維和一年瘦了20斤
羅瑜是維和民警張博的妻子,和丈夫重逢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丈夫手里搶過了拉桿箱。“你黑了,也瘦了。”“我這是結實了。”張博笑著對妻子說。
維和的一年時間里,所有的維和隊員都黑了、瘦了,最多的瘦了20多斤。
前往首都機場接機的市公安局領導告訴記者,維和隊員取得成績的背后,是每個民警家庭默默的支持與奉獻。在這一年里,有一名隊員的父親去世,一名隊員的母親去世,但是這些家庭卻從不跟隊員多說家里的困難,就怕拖他們的后腿。
直到昨天,仍有包括隊長陳浩在內的4名北京第一批維和民警仍在海地,與剛剛抵達的第二批北京維和民警進行任務交接。返京民警在經過一個月的休假調整后將重新投入到首都公安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