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處理能力達100立方米
昨天,團結湖社區垃圾分類桶裝穿上“衣服”,垃圾桶上的鐵架子也按不同顏色分類,與眾不同的是,垃圾桶底座帶有數據終端,分析居民倒垃圾的時間、頻率和清運次數,環衛部門將根據數據調整清運垃圾的點位、路線和頻次。
日前,日處理能力達100立方米的綠色垃圾處理站在北京植物園試運行,計劃年底前投入使用。今后11家市屬公園產生的綠色垃圾可變廢為寶,經處理站加工后變為肥料,滋養公園土壤。
北京植物園園長趙世偉介紹,綠色垃圾處理站位于植物園西區山腳下、櫻桃溝南部,建在一塊廢棄場地上,占地約8000平方米,投資2000萬元。該處理站每天能處理100立方米的綠色垃圾,基本能消化11家市屬公園每天清掃的落葉、雜草和樹枝,每年大概能生產6000立方米的肥料。垃圾站其實是一座自動化的綠色垃圾工廠,枯枝落葉先粉碎,再經堆肥、腐爛、分解等過程變為土壤添加物,成為有機肥料回歸公園。這種肥料可用于增加公園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通氣、含水能力和營養元素,提高土壤肥力。
目前垃圾站還處于試運行階段,主要處理植物園內的垃圾,年底正式運行后將為11家市屬公園服務。此前公園內只有少量枯枝落葉可用于堆肥,其他大量都成為垃圾,需要環衛工人清理,工作量很大而且污染環境。綠色垃圾站投入運行后,可減少各家公園的垃圾清理量,降低運輸和堆放垃圾的費用,產生的肥料還可以被各個公園消化,改善園林土壤,豐富有機質,尤其可作為基質改善花卉質量,可節約不少采購肥料的資金。
目前,本市正在加快園林廢棄物資源再利用設施建設,西城、朝陽、豐臺等區也建設了園林廢棄物再利用設施,提高園林廢棄物資源再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