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 中國氣候政策更具建設性

2011-11-25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普遍認為中國氣候政策更具建設性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十一五”期間應對氣候變化采取的政策與行動、取得的積極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間應對氣候變化的總體部署及有關談判立場。國際社會對此高度關注并予以積極評價,認為中國始終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執行中履行承諾,不斷通過國內經濟發展方式的變革,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積極貢獻。

  墨西哥通訊社的報道說,白皮書確定了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中國希望即將在南非德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報道說,中國維護新興市場國家在減排溫室氣體中所起的作用。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沒有《京都議定書》規定的目標減排義務,但中國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和減少廢氣排放。報道指出,中國是世界上率先提出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國家之一,也是可再生能源領域主要投資國之一。

  南非國家科學研究機構科學與工業研究理事會生物學家鮑勃·斯克里斯對記者表示,在德班氣候大會即將召開前中國政府發布了應對氣候變化白皮書,系統闡述了中國對氣候變化的政策立場和行動綱要。中國政府一直嚴肅認真對待氣候變化問題。白皮書指出中國要在氣候變化談判中扮演建設性角色,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展現了中國在氣候變化談判上的積極態度。白皮書表示中國要不斷加強科技和政策研究水平,強化氣候變化教育培訓和能力建設,這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將起到重大作用。

  印度加爾各答《電訊報》22日發表評論員文章稱,當前,由于發達國家希望將應對氣候變化的大部分責任轉嫁到諸如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身上,甚至試圖用新的協議替代目前的《京都議定書》,使得氣候變化談判暫時陷入僵局。況且,這樣做的結果不僅缺乏公平,而且將嚴重阻礙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和脫貧進程。文章還指出,近年來,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越來越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的協調與合作,尤其是中國始終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執行中履行承諾,不斷通過國內經濟發展方式的變革,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積極貢獻。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氣候和能源項目主管譚曉梅22日對本報記者說,白皮書發布得很及時也很有意義,其內容翔實,具體措施切合實際,充分體現出中國政府不僅希望在國際談判中贏得主動權,也決心在實際行動中應對氣候變化。她認為,中國在德班會議前一個星期發布白皮書,對推動德班會議的成功有極其正面的影響。她指出“應對氣候變化任重道遠,但中國政府正在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既有熱情,也有行動”。

  在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擔任氣候問題高級顧問的楊富強表示,白皮書越來越透明,越來越注重合作。“這部新白皮書表現出中國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政策更具建設性,更加靈活”。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