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一年有余,本市9字頭公交路號規范工作完成,郊區線實現一線一號。
9字頭其實是郊區公交線的統稱。當初,靠著扎根鄉鎮,連通市區,這些線路贏得了很多村鎮居民的贊譽。然而,隨著線路越開越多,出行的尷尬逐漸浮出水面。由于僅靠“小號”區分,9字頭支線在首末幾站往往扎堆兒,比如市區東部到通州和河北香河方向的938、房山十渡到天橋的917路都有9個支線,弄得不少乘客搭錯車。
按照公交集團統計,9字頭公交線路不斷發展,100個號段已不夠使用,路號中支線、區間、專線等較為混亂的情況與日俱增。為規范9字頭公交線路路號,公交集團將原有的8字頭線路路號進行了更換,騰出來的號段用于9字頭的路號規范。
去年一年,幾乎每個月都會有9字頭線路改名的消息傳來。如今,眾多“支線”已經消失,一度令人眼花繚亂的“支線、區間、專線”等集體改成了8字頭。9字頭公交線路最大規模的砍“支”行動完成,原支線改姓“8字頭”后,繼續作為連接市區、郊區的主力軍,方便乘客辨識。 同時,結合與軌道交通接駁,9條郊區線路延長營業時間,方便郊區縣乘客晚間出行。
其實,除了9字頭改名,去年,近49億人次搭乘公交車出行,全市優化調整公交線路82條。
圍繞著地鐵新線的開通,一批線路“長調短、短調優、慢調快、快調網、網調均”。其中新開線路27條,調整延長線路48條,削減市區并行重復線路7條、重復設站128個。解決了馬連道南街等27公里新建道路有路無車問題,改善了90余個小區的居民出行條件。
一些新名詞也在去年出現,袖珍公交和通勤快車最受關注。據統計,去年共計19條袖珍線路開通,方便了50余個小區居民的出行,解決12處道路有路無車問題。4類社區通勤快車總計運送乘客508萬人次,滿足乘客多樣化的公交出行需求。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京通快速路上有了分時公交專用道,公交同比日均多運乘客3萬余人次。公交車輛在專用道內的平均行駛速度由以前的24公里/小時提高到50公里/小時;平均行駛時間由施劃前的26分鐘縮短到12分鐘,有效緩和了同向八通線地鐵擁擠,吸引了眾多自駕車主改乘公交出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東部地區交通擁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