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看開局)更多陽光照進困難群眾心田
——“十二五”開局之年政府推出多項惠及民生新舉措
社會救助體系覆蓋城鄉,孤兒保障制度在全國普遍建立,高齡老人津(補)貼制度在15個省份全面建立……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民政部門緊緊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開展工作,保障了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促進了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從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一年來,我們加強協調,編制實施了一系列民政發展規劃;緊抓創制,推動出臺了一大批民政政策制度;多策并舉,著力加快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困難群眾從中得到實惠和便利。”在去年底舉行的全國2012年度民政工作會議上,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如是說。
規劃引領 順應困難群眾新期待
“十一五”期間,我國民生保障標準逐步提高,優撫群體、困難群體、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但民政事業發展仍面臨法規制度不夠健全,專業人才匱乏,基層力量薄弱,管理效率和服務能力亟待提升等問題,亟須通過規劃引領,實現跨越發展。
記者了解到,2011年,民政部報經國務院批準,制定和協調有關部門制定了13部規劃,形成了落實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重要支撐和抓手,同時也帶動了民政領域政策創制、資金投入、項目建設和人力資源配置。
其中,協調制定的國家級專項規劃有《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
同時,結合貫徹國家區域發展規劃,協調落實17個部省(自治區、直轄市)合作協議,支持這些地方民政工作先行先試。
據介紹,2011年,省級民政部門制定和協調制定的規劃普遍都在5到6部,有的省份多達10部以上,其中一些專項規劃特色鮮明、項目支撐和操作性強。
如《北京市養老設施專項規劃(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實現機構養老床位新增11萬張、總量達到16萬張以上,每個城鎮社區擁有1處托老所和1處老年活動場站,每個建制村原則上擁有1處綜合性養老服務設施。《青島市“十二五”行業協會發展規劃》,提出了到2015年,行業協會發展到300個,覆蓋所有重要產業,參會企業達到60%以上。
政策創制 適應新形勢新情況
2011年12月7日,在外流浪5個月的新疆和田維吾爾族少年依克木順利回到自治區救助站,在救助站的指導和幫助下,他努力學習法律和社會知識,積極參加文化體育活動,開始走向新的生活。
“我準備學個技術活兒,做點手工藝編織品小生意,幫助家里減輕生活負擔,供妹妹上學,希望她將來能當一名教師。”依克木的眼神透著對未來新生活的希望。
像依克木一樣,從2011年4月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部署專項行動到年底,500多名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從內地接回……在國家層面上,為有效保護流浪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完善了流浪兒童主動救助、妥善安置、教育矯治、源頭預防工作機制。目前,全國范圍內“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專項行動正在有序推進。
“2011年,我們更加注重政策創制,適應新形勢新情況,順應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推動出臺了一大批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和制度性規定。”李立國說,“有些還填補了政策制度空白。”
記者了解到,過去一年,各地民政部門紛紛出臺具有創新意義的地方政府規章和部門規范性文件——
在廣東,除特別規定、特殊領域外,將社會組織業務主管單位改為業務指導單位,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成立社會組織,在行業協會中引入競爭機制,實行政府購買服務、建立孵化基地、提供培育資金等改革創新措施。
江西南昌出臺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實行跨部門鏈接交換信息、在線即時數據比對,提高了社會救助對象認定準確性;上海出臺家庭支出型貧困救助試點意見,探索新型貧困評估指標體系,把低保對象之外的實際貧困居民納入救助制度安排。
河北推進“幸福工程”建設的安排,創新了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破解了農村養老服務難題。
新疆提出解救流浪未成年人工作方案,實施“接流浪兒童回家”行動,推動了全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開展……
完善設施 帶給困難群眾更多實惠
這組數據順民意,暖人心:
——2011年,民政部部本級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12.8億元,分別資助了362個老年福利機構、723個農村五保供養機構、159個兒童福利機構、114個縣(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20 個光榮院等建設,完善了社會福利服務設施服務功能,改善了孤老、孤兒、孤殘等供養人員生活條件。
——四川地震災區投資16億元,全面完成9654個民政服務設施恢復重建項目。青海省、甘肅省加大投入,玉樹、舟曲災區重建項目有序推進。
——17個省市確定了“十二五”期間對口援藏的42個民政公共服務設施項目,19個省市實施了“十二五”期間對口援疆的80個民政公共服務設施項目。
——各地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設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大連、廈門等地民辦養老服務設施數量接近或超過公辦養老服務設施數量。
據介紹,2011年,民政部通過加大政府投入、福彩公益金資助、社會定向捐助、對口支援、落實稅費減免和土地供應優惠政策等多種舉措,大力推進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全國實施項目約5萬個、投入資金220億元,一大批城鄉困難群眾從中獲益。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起點上,民政事業又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李立國表示,今年,民政部將著力落實推動民政事業發展的國家和地方“十二五”規劃,繼續推進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發揮民政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讓困難群眾沐浴更多陽光,讓人民群眾更好地參與社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