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園春風度,紅紫競芳菲。昨天(23日)上午,市委書記劉淇來到北京大學,圍繞“大力踐行北京精神,率先實現創新發展格局”進行調研。劉淇強調,要積極創造條件,主動做好服務,在中關村建設、文化創新、提升首都環境質量、加強黨組織建設等領域全面加強市校合作,努力實現穩中求進的發展要求,爭取率先實現創新發展格局。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一同調研。
北京大學目前擁有兩院院士70名,長江學者136名;據最新統計,學校共有化學和材料科學等18個學科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排行的前1%。依托人才優勢和智力資源,北大大力開展與首都的全方位合作創新,一批與首都共建的重大創新項目和創新平臺已取得實效。劉淇、郭金龍首先來到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了解學科建設和自主創新情況。該學院正與京東方科技集團籌備建立新一代顯示技術聯合實驗室,通過對OLED單線態藍光材料和三線態發光主體材料的研發,為惠普等知名企業提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體材料。
北大英杰交流中心內,一個名為“基于動態行走機理的智能助殘肢體技術”項目展示吸引了市領導的目光。家住通州的肢殘市民劉義軍裝上這個智能助殘設備之后,能夠像正常人一樣行走自如。他告訴劉淇,用起來十分方便。書記欣慰地笑了。兩年前,劉淇來北大調研時發現了這一最新科研成果的社會效益和市場前景,叮囑一定要大力推動產業化,惠及更多的殘疾人。在市科委和市殘聯政策、資金的全方位支持下,北京大學已成立產業化公司,第一代智能肢體產品推向市場指日可待。兩年中,由王啟寧博士領銜的團隊又相繼研發了腦卒中下肢痙攣智能康復系統、幫助雙下肢截癱患者行走的外骨骼機器人,前景同樣可期。
大廳里眾多最新科研成果令人目不暇接:北大與本市集成電路生產企業合作研發的微納電子技術,通過創新制造工藝,以極其微小的載體容納超大容量集成電路,大大提升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和科學技術的核心競爭力;北大工學院設計研發的溫控調光膜,不需要任何能量驅動,貼在樓宇的建筑門窗之上,可以有效調節室溫,既不影響室內采集光線和能量,又能屏蔽掉太陽光輻射;北大還依托人文社科的優勢,大力推動首都文化的繁榮發展,出版的《北大學者論〈北京精神〉》一書,在廣大師生中產生強烈反響……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校長周其鳳、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郭建寧和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梅宏分別發言,介紹了北大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校園規劃和服務首都發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郭金龍講話說,我為北大的精彩高端科技成果倍感鼓舞。北大是國家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搖籃,是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更是首都創新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首都進入了轉型發展的新階段,需要充分發揮科教智力資源雄厚的優勢,在“十二五”時期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格局,這為進一步加強市校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北京市政府將繼續深化同北京大學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合作,市有關部門和各區縣要積極主動做好服務,努力解決學校發展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把各項有利于學校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加大對學校人才培養和科研工作的支持,促進更多的產業化項目落地。
劉淇在講話中充分肯定并衷心感謝北大對首都發展建設所作出的貢獻。他說,北京大學長期堅持把服務首都發展作為重要任務,通過輸送人才、政策咨詢、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多種方式推動首都科學發展;一大批著名專家學者和中青年才俊,投身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學校師生以極大熱情參與首都各項重大活動,并作出了重要貢獻。
劉淇指出,當前首都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完成穩中求進任務,需要創造條件全面加強市校合作,促進首都更好更快的發展。一是在推進中關村建設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人才高地方面加強合作,在北大建設未來科學城、參與中關村“1+6”先行先試政策、創新科研管理體制、建設體制機制全新的研究機構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毫不動搖地支持北大各項科技成果在北京的產業化。二是在充分發揮首都全國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方面加強合作,希望北大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和踐行北京精神,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推動科技和文化融合發展,通過科技創新提高文化的軟實力。三是在提升北京環境質量方面加強合作,希望北京大學在研究PM2.5的組成、成因、運動規律、監測方法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撐,在提升環境質量上與北京市加強合作,為進行以PM2.5為重點的大氣治理方案提供科學依據。四是在加強黨組織建設提高學校黨建科學化水平上加強合作,全力支持學校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支持學校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校園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和校園網絡安全管理,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劉淇最后強調,北京市將按照“四個服務”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更好地為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高校、科研院所服務,進一步加大服務力度、加強溝通協調、切實落實責任,通過支持肖家河教師住宅建設項目、北大未來科學城規劃、校園整治和水系恢復建設,努力為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市領導李士祥、趙鳳桐、魯煒、洪峰,市政府秘書長孫康林一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