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麥肯錫:五大因素制約中國電動汽車發展

2012-04-23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麥肯錫日前發布了“中國電動汽車調研報告”,報告中表示在政策、市場、廠商等5大方面存在的不利因素制約了中國電動汽車發展。

    麥肯錫全球董事柯明逸表示,要找到制約目前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問題,需要對整個價值鏈的利益相關方進行深入分析。在政策方面,麥肯錫采訪了眾多相關行業專家和政策制定者,他們認為此前政府在短期內迅速推動純電動汽車量產的政策過于樂觀,最近政府認識到這一問題,并提出新的分階段發展規劃。

    在市場方面,普通消費者不太可能會在短期內大規模購買電動汽車,原因包括購置價格高、基礎設施不完善、車型選擇相對少以及認為電動汽車技術遠未成熟等。目前電動汽車的購置價格即便在補貼之后仍非常高,這讓對價格非常敏感的中國消費者難以接受。

    在企業層面,很多汽車廠商仍處于觀望狀態。這是出于對高成本、標準的缺乏以及有限的基礎設施的種種擔心。同時,由于缺乏行業標準,汽車制造商擔心投資在錯誤的電池技術上。而中國在選擇換電還是充電的政策不確定性,也使得一些廠商猶豫應該開發哪一種解決方案。目前,國內汽車廠商還沒有拿出一款真正適合中國消費者的車型,電池成本最高占到一輛電動汽車總部件成本的60%左右,這也是電動汽車與內燃機汽車相比價格劣勢的主要原因。

    同時,零配件供應商由于經驗不足、能力有限,在與汽車廠商建立合作關系方面也困難重重。雖然中國的電動汽車部件具有巨大產能,特別是鋰電池領域,但只有少數零配件供應商能夠在成本、質量和交付上完全滿足電動汽車制造廠商的要求。事實上,大多數零配件供應商缺乏大規模為汽車制造商供貨的經驗,也缺乏電動汽車設計和制造流程的知識,并且沒有所需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體系去滿足汽車制造商的嚴格要求。

    另外,在基礎設施方面,目前中國大城市擁有車庫的家庭不多,缺乏晚上進行充電的條件。因此純電動汽車車主通常需要依賴公共充電站。但是直到現在,國內僅建設了很少的公共充電站和充電樁。而且換電和充電兩種技術間的競爭和標準的缺乏也增加了基礎設施的投資風險。目前,少數國內汽車廠商和國家電網支持換電技術,而大部分國內汽車廠商和外資廠商傾向于充電技術。

    據介紹,麥肯錫設計了電動汽車指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有足夠準備支持電動汽車產業。該指數從供給和需求角度對一個國家的電動汽車成熟度進行評估:根據本國汽車廠商規劃的電動汽車產量等指標進行供給衡量,根據對車主提供的優惠措施和基礎設施投資水平等指標進行需求衡量。根據麥肯錫的電動汽車指數,中國電動汽車整體成熟度從2010年7月的第三位降至2012年2月的第五位,排在日本、美國、法國和德國之后。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