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物藝術品交易產業發展座談會昨天(7日)下午召開。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魯煒出席座談會,副市長程紅主持。
2011年,北京地區共有文物拍賣企業106家,全年共舉辦各類文物藝術品拍賣會239場,總成交額達到514.8億元,占全國文物藝術品交易額的80%以上。北京不僅是內地文物藝術品交易的中心,而且正逐漸成為繼英國倫敦、美國紐約、中國香港之后的世界四大中國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之一。
除拍賣市場外,本市文物藝術品交易平臺呈現百花齊放態勢。2011年,全市共有文物商店63家,年經營額突破1億元;還有古玩城、天雅、潘家園等相當規模的以銷售古玩、古董、舊家具、珠寶等舊工藝品為主的交易市場約20家左右,年交易額約為40億元。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長張延華對北京文物藝術品交易行業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雁南、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蔣迎春、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國強、北京華辰拍賣公司總經理甘學軍、北京文物公司總經理何小平、北京古玩城總經理朱京巍和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易蘇昊就行業發展中的稅收、市場環境、行政管理等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他們表示,北京文物藝術品交易產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希望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極支持產業健康發展。
魯煒在講話中說,國運盛,收藏興。文物藝術品交易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寒暑表。北京文物藝術品交易產業當前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期,比較優勢日益凸顯。發展文物藝術品交易產業,打造國際一流的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是北京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快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重要切入點。他說,北京的文物藝術品交易產業盡管發展勢頭迅猛,但產業形成時間短,發展不平衡,與國際上發達的拍賣企業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拍賣企業要抓住機遇,規范市場行為,加強行業自律,堅持誠信經營,盡快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