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和廊坊市委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社會管理論壇27日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有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等約300人出席。
開幕式后,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院長魏禮群發表主旨演講。魏禮群指出,加強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需要加快社會體制改革,創新社會管理。一般來說,社會體制是一種社會治理的方式和制度安排,也是一種社會行為的規范,決定著人的社會關系、行為準則和社會運行。我們現在講的社會體制改革,有著特定的內涵和范圍,就是構建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與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相一致的社會體制。
魏禮群說,我國社會體制近些年來進行了許多改革探索,但仍存在著不少缺陷和問題,主要是:社會管理的理念、組織、形式、手段、方法不適應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特別是社會結構、利益結構多層次、多元化和互聯網新興媒體異軍突起出現的新情況、新挑戰、新要求;政府、社會、企業、中介機構的社會管理職能不清、關系不順;社會管理的體系、制度、機制不健全,難以有效發揮應有作用。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行社會體制改革。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推進社會建設和加強社會管理,提高現代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加快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魏禮群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應當把解決面臨的突出問題同實現長遠目標結合起來,按照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的總體要求,著眼于維護社會秩序、激發社會活力、推進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強化政府社會管理職能。二是擴大公民參與和社會協同功能。三是拓展群眾權益保障機制。四是健全各類人群服務管理機制。五是加快社會規范建設。六是構建虛擬社會管理制度。七是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八是完善社會管理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