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在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基礎上,首次提出要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我國是一個陸海兼備的大國,在海洋上有著廣泛的戰略利益。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和溫家寶總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海洋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并對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提出了明確要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現代化海洋強國的必然選擇。
一、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必須緊緊抓住海洋事業蓬勃發展的歷史機遇,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為實現海洋經濟協調發展、海洋產業合理布局、海洋生態和諧美好注入強勁動力。
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科學發展觀,第一要務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在海洋領域落實科學發展觀,必然要求在開發利用海洋的過程中,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充分尊重海洋的自然規律,以海洋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不斷提升資源集約節約和綜合利用效率,促進人與海洋的長期和諧共處,最終實現海洋經濟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沿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地區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但隨著海洋開發的力度不斷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海洋污染造成部分近岸海洋生態系統退化,瀕危珍稀海洋生物持續減少,海洋生態災害時有發生。在這樣的形勢下,抓緊調整海洋經濟結構,優化海洋產業布局,形成節約集約利用海洋資源和有效保護海洋環境的發展方式,就成為實現沿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滿足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期盼的客觀需求。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國人民的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人民群眾對進一步改善生活質量、進一步美化生活環境有了新要求。為了滿足人民群眾過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切實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盡快扭轉海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努力構建和諧的人海關系,使海洋真正成為人民群眾喜愛的藍色家園。
二、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思路
當前,我國海洋事業呈現出全面發展的良好勢頭,海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海洋產業蓬勃發展,海洋法律法規與政策規劃體系初步建立,海洋環境監測體系日益健全,海洋綜合管控能力顯著提高,海洋科技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正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還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比如海洋產業結構不盡科學、沿海產業布局不夠合理、海洋發展方式仍然粗放等等,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升海洋對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為主要目標,以提高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改善海洋環境質量為主攻方向,推動形成節約集約利用海洋資源和有效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海洋生態文明意識,力爭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上取得新進展,在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在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成效。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工作方針。一方面,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現實決定了必須將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用發展的辦法去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方式仍較為粗放,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仍然較大,海洋生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絕不能以犧牲海洋生態環境為代價來求得短期的發展,一定要堅持開發與保護并舉的方針,確保海洋資源取之有道、用之有序;確保海洋環境不斷改善、永續利用。因此,必須統籌好海洋經濟發展與海洋環境保護的關系,將保護與開發并重的方針貫穿于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過程。
二是要堅持陸海統籌的發展戰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了陸海統籌的海洋發展戰略。海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陸域經濟的輻射和帶動,陸域經濟的發展也需要海洋經濟的拓展和提升,兩者之間互為依托、相互促進。在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中必須堅持陸海統籌,努力在海域與陸域開發上做到定位、規劃、布局、資源、環境、防災等六個方面相互銜接。堅決防止人為割裂陸海間資源稟賦、環境條件和功能定位的內在聯系,不計代價地盲目開發海洋。
三是要堅持“五個用海”的總體要求。堅持規劃用海,嚴格實施海洋功能區劃,全面提升海洋功能區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堅持集約用海,鼓勵實行集中適度規模開發,提高單位岸線和用海面積的投資強度。堅持生態用海,以生態友好、環境友好的方式開發使用海洋,維護、保持海洋生態系統基本功能。堅持科技用海,提高對海洋資源環境變化規律的認識,推動海洋關鍵技術轉化應用和產業化。堅持依法用海,進一步完善海洋開發管理法律法規體系,依法審批用海,堅決查處違法用海、違規批海。
三、深入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是要實施科技興海戰略,推動海洋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全國“科技興海”規劃綱要,大力推進海洋科技與海洋經濟的深度融合,加快促進海洋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海洋服務業、海洋旅游業和海洋文化產業,積極培育涉海金融服務業、海洋公共服務業。加快海洋漁業、海洋船舶、海洋油氣業、海洋鹽業和鹽化工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進一步推進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升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在海洋產業中的比重,加速海洋高技術產業集聚、輻射和擴散。
二是要開展示范區建設,構建海洋生態環境屏障。深入開展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探索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模式。在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省份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積極探索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模式,在“十二五”時期建成10—15個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科學制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發展規劃,保障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資金需求。盡快制定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指標體系和考核評估辦法,加強對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科學引領和規范實施。
三是要加強海洋綜合管控,實現海洋生態環境安全。加強近岸海域、陸域和流域環境協同綜合整治,限期治理超標的入海排污口,優化排污口布局,實施集中深、遠海排放。在沿海地區試點開展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削減主要污染物入海總量。大力推進各類海洋保護區選劃、建設與規范化管理,嚴格保護典型性海洋生態系統。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管理,提高濱海濕地、海島植被覆蓋率。健全完善沿海及海上主要環境風險源和環境敏感點風險防控體系以及海洋環境監測、監視、預警與防災減災體系。加強海洋行政監察執法工作,堅決打擊各類海洋違法違規開發活動。
四是要倡導和諧海洋理念,增強海洋生態文明意識。繼承和發展傳統海洋文化精華,發展具有新時代特征的現代海洋文化,轉變單純以開發、擴張、追求商業利益為目標的傳統海洋文化觀,樹立科學發展、謀求海洋經濟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新的海洋文化觀。深入開展海洋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工作,重點建設海洋保護區、海洋公園等海洋生態環境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完善公眾參與機制,提高公眾投身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努力形成關心、珍惜、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海洋生態文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