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銷售收入2335億元,同比增長18.23%,憑借這一業績,首鋼再次入選最新發布的《財富》全球500強排行榜,位列第295位,是惟一一家入選的北京市屬國企。排位比去年提高了31位,在最近兩次均上榜的5家鋼企中上升最快。
2005年2月,首鋼搬遷調整方案獲國務院批復。此前的2004年,首鋼銷售收入619億元。短短幾年光陰,首鋼不但沒有因為搬遷調整而元氣大傷,反而一步步強身健體,在云集最頂尖“選手”的500強排行榜上名次不斷攀升。對此,首鋼有關負責人言簡意賅:“沒有搬遷調整,就沒有首鋼的今天。”
新建基地:瞄準高端板材
上個月,中石油西氣東輸三線工程管線鋼招標結果揭曉。首鋼中標熱軋卷板38萬噸,中厚板8.5萬噸,合計中標總量占本次中石油管線用鋼招標總量的36%,戰勝包括寶鋼、武鋼、鞍鋼三大央企在內的13家鋼鐵企業,成為中標量最多的一家。
管線鋼主要應用于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的制造,是高端板材的代表。由于天然氣田大多集中在荒漠、極地凍土帶等邊遠地區,對管線鋼的可靠性和經濟性要求極高。以前,高強度的管線鋼主要從國外進口,后來寶鋼、武鋼等企業才慢慢介入這一行業。
而對于首鋼來說,在搬遷調整前,以生產線材、螺紋鋼等建筑用的長材為主。這些品種技術附加值不高,連鄉鎮鋼鐵企業都能生產,一噸產品才二三百元利潤,首鋼人戲謔它為面條、褲腰帶。
與之相比,生產高端板材,一噸利潤超過2000元,但首鋼一無高端板材生產線,二無高端板材技術,想在石景山廠區發展板材事業,卻沒有空間。
2005年啟動的搬遷調整,讓首鋼生產板材的夢想終于照進現實。在河北省,遷鋼、首秦、京唐項目相繼開工;在北京順義,新建了不會產生污染的冷軋項目。每個新企業,都有一個新使命——生產寬厚板、熱軋薄板、冷軋薄板等高端板材。
幾年過去,這些新建的高端板材基地已經發揮出規模效益。
汽車板,首鋼實現了合資品牌A級車整車鋼板的批量供貨,目前汽車板材的供應量占北京現代的20%以上,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四。
管線鋼,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在2011年成功研制世界最高強度級別X120管線鋼,也是世界范圍內首家成功試制16毫米厚X120熱軋卷板的廠家。
在家電板、集裝箱板領域,首鋼的市場占有率躍升至全國第二位。短短幾年時間,首鋼已經走過了其他鋼企10年甚至20年的路程,成為高端板材的新銳力量。
全國重組:格局一業多地
2008年到2010年,虧損22.6億元;2011年,銷售收入268億元,實現利潤5.1億元。
交上這份成績單的,是首鋼通鋼集團。2010年7月,首鋼對處于困境之中的通鋼實施了戰略重組。
進入首鋼大家庭,通鋼集團放開拳腳。對內,調整分配機制,提高一線職工收入。對外,學習首鋼的先進經驗和模式,提高精細化水平,依靠首鋼服務組專家,大力實施節能降耗和技術改進,企業經營效益穩步提升。
在采購上,通鋼按照精細化管理要求,認真研究起時間差、價格差、運費差、付款方式差。去年上半年,通鋼僅鐵精粉采購成本就降低了2719萬元。而在煤炭采購上,僅推行按不同煤種、不同價格進行采購與使用這一項做法,一年能降低采購成本8000萬元。
因為融入首鋼而獲益的,不僅是通鋼一家。水鋼、貴鋼、長鋼、伊犁鋼鐵等以長材為主的企業融入首鋼后,獲得了首鋼的支援,技術和效益取得長足的進步。
非鋼產業:貢獻三成收入
走進首鋼旗下的京西重工房山工廠,能看到一個個瘦身的“打氣筒”。實際上,它是汽車的減震器。如今,京西重工房山工廠批量向奧迪供貨,每個月都有幾萬支減震器供應,未來還要擴展到奧迪的其他車型和寶馬部分車型。而在以往,奧迪的減震器全部從國外進口。
2011年,京西重工銷售收入達到6.73億美元,同比增加1700萬美元。自首鋼收購德爾福全球減震和制動業務近三年來,京西重工在穩定德爾福原有客戶的基礎上,新增了9家新客戶、24億美元的訂單。
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是首鋼非鋼產業興起的一個縮影。在高端金屬材料領域,首鋼旗下北冶公司的精密合金、高溫合金,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市場占有率居國內前列;在生產性服務業方面,首鋼國際技術工程公司成為北京市首家獲得綜合資質的設計企業;在裝備領域,首鋼機電公司研發生產了用于地鐵建設的大型盾構機;文化創意產業方面,“中國動漫游戲城”完成了實驗區西區環境景觀建設……
去年,在首鋼鋼鐵主業迅猛壯大的情況下,首鋼非鋼產業仍然貢獻了三成的收入。而在未來,隨著首鋼石景山廠區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的開發與建設,首鋼的非鋼產業將迎來不可多得的發展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