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暴雨中不倒的旗幟--記奮戰在抗災救援一線的北京黨員干部

2012-07-25  來源: 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沒事,正犯困呢,這下泡了個涼水澡,又精神了!”搶險途中,朝陽區南磨房鄉調研員王根來不慎掉入一個水坑中,顧不得疼痛和泥乎乎的身子,爬起來,他又和其他干部一同沖入雨夜之中……

    北京市7月21日發生罕見的特大暴雨后,全市黨員干部挺身而出,為了群眾的生命安危,為了首都的安全穩定,夜以繼日地奔波在搶險救援和災后重建的最前線。

    雨情就是命令:10萬黨員干部連夜投入救援

    面對61年來北京最大的一次強降雨,北京市10萬名黨員干部第一時間行動起來,以避免人員傷亡為首要任務,在暴雨中展開了生命大救援。

    “救命啊!有人沒有啊!”21日15時多,昌平區南口亭陽路鐵路橋下水位迅速升高,水中一輛轎車中傳出一名女子的求救聲。正在巡邏的昌平交通支隊馬池口大隊南口警區交警劉長青和協管員李樹勤聽到呼救后,趕緊下車上前,發現有3人被困在車中。

    “我們從車窗抱你們出來!先把頭鉆出來,里面的人幫著往外推。積水較深,注意!”兩人一拉一拖,20多分鐘,好不容易把車上的孩子抱出來。隨后經過1個多小時的努力,三名被困人員成功獲救。

    “大家快點上車,快跟我到安全地方避險,一定要照顧好老人和孩子!”21日22時,平谷區金海湖鎮耿井村黨支部書記盧全珍冒著滂沱大雨挨家挨戶敲開危房戶的家門,一個半小時后,村里孫德全、盧仕賢等11家危房戶23口人已全部轉移到安全地方。

    在災情最重的房山區,全區2285個黨組織、3.7萬名黨員投身到一線戰斗中。區委書記劉偉說:“各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做到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員沖鋒在一線;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黨旗高高飄揚。”

    在黨員干部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2日,房山區共轉移撤離群眾4.8萬余人,轉移安置被困游客1.6萬人,解救受困群眾、學生、乘客等人員1200余人。

    群眾利益至上!盡最大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

    “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這場暴雨,將暴雨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北京市委書記、市長郭金龍給了全市人民一顆“定心丸”。

    面對特大暴雨,北京市的信心來自全市黨員干部在緊要關頭的勇于承擔和沉著應戰。

    21日14時多,密云縣石城鎮柳棵峪村下起了大雨。此時,村里的大喇叭傳來通知村民立即轉移的消息。在黨員干部的指導下,一個小時內,全村132名群眾有序快速地從自家出發,沿著預先設定的轉移逃生路線轉移到安置點。

    柳棵峪是一個小自然村,處于泥石流易發區域,而且近三分之一為老年人。村主任鄭云龍說:“對于村子里的老人,我們專門有車接,每家都有專人幫扶。這條轉移路線我們每年防汛演練不止一次地走,而且清楚地記錄在鎮里下發的《防汛避險明白卡》上。”

    南磨房地區北部的平房區域是朝陽區防汛工作的重點。此次強降雨過程中,在這里居住的3000余戶村(居)民,有286戶廳院進水,形勢十分嚴峻。地區工委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黨政一把手的率領下,南磨房地區500多名干部職工、社區工作者、村委會干部攜帶水泵、沙袋等應急物資紛紛奔赴各自的責任轄區,幫助群眾封門排水。在黨員干部群眾的努力下,286戶群眾沒有一家被褥浸濕,沒有出現一起因汛情引發的安全事故。

    雨停工作不停!全力投入災后恢復重建

    雨過天晴,北京各級黨員干部沒有停歇,又投入到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中。

    門頭溝供電公司潭柘寺供電所的姚海軍一直堅守在工作一線,暴雨當天,他和同事在雨夜中步行,修復了魯家灘北被雷擊中的變壓器表箱、檢查了南村路10千伏故障線路。這兩天,又開始對轄區損壞線路進行檢查維修。

    同姚海軍一樣,北京市電力、公路、水務、衛生等部門的黨員干部職工在暴雨過后繼續忙碌著,加速修復被毀道路、水利等設施,全面清理淤泥和廢墟,特別是對衛生死角、暴露垃圾進行徹底清理,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在農村地區,黨員干部與受災農戶共同開展生產自救,一面組織人力疏通村內及農田的溝渠,一面抓緊籌集種子、化肥等農資,對確定絕收的地塊補種短期農作物,彌補災害損失。

    23日深夜,北京市召開領導干部會議部署救災善后工作,決定由機關黨員干部帶頭,在全市范圍內發起為“7·21” 特大自然災害救災捐款活動,號召和凝聚全市干部群眾眾志成城,以實際行動參與到救災工作中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