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注平遙古城民居修繕擬全球推廣

2012-09-13  來源: 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平遙古城民居保護修繕及環境治理導則》近日在京通過評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文化遺產保護專員杜曉帆在與會時透露,人居文化遺產目前在全球特別是東南亞地區尚無特別成功的先例,若平遙古城的民居修繕工作在導則指引下能夠很好解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望將其作為成功項目在全球推廣。

    山西平遙古城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之一,城墻及城內建筑目前均保持著14—18世紀的歷史風貌。199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平遙古城以古代城墻、官衙、街市、民居、寺廟作為整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使之成為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宗教發展的實物標本。

    為維護平遙古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同時有效改善古城內居民的生活環境,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山西省平遙縣政府的共同推動下,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課題組歷經長達6年的調查研究,編制出了《平遙古城民居保護修繕及環境治理導則》。

    這份導則針對古城內473處傳統民居院落(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和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修繕與管理工作做出了完整規定,對院落的格局、建筑元素及環境均提出了細致的保護設計要求,并用“正確做法”和“錯誤做法”標識的方式對修繕方法和技術進行了引導,全面建立了民居修繕的管理、設計和施工的控制機制。

    據課題組負責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邵甬介紹,與文保單位相比,傳統民居院落雖然在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中被列入了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無論是從資金投入還是保護機制上相對比較欠缺。導則首次重點關注了這部分內容,在中國是個很重要的創新。

    值得關注的是,導則引入了政府管理和財政及NGO組織的資金支持。需要保護修繕的傳統民居產權人,在向政府提出申請并通過審核及公示后,對民居進行總體設計、施工、驗收和審計,保護修繕資金由平遙縣政府、全球文化遺產基金會等NGO組織和產權人三方共同承擔,激發古城原住民參與遺產保護的積極性。

    杜曉帆認為,雖然世界遺產公約已誕生40周年,但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在保護人居文化遺產方面還沒有特別成功的先例,既要發展又要遺產的矛盾較為突出,若平遙古城的民居修繕工作在導則指引下能夠很好地解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望將其作為成功項目在全球推廣。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