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每秒萬億次計算機首裝“北京芯”

2013-01-06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我國第一臺采用自主設計的龍芯3B八核處理器計算機,主機只有微波爐大小

    每秒萬億次計算機首裝“北京芯”

    我國首臺采用自主設計的“龍芯3B”八核處理器的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KD-90”,于日前通過專家組鑒定。KD-90集成了10顆由中科院和北京市牽頭建立的高新技術企業——龍芯中科研發的八核龍芯3B1500處理器,理論峰值計算能力達到每秒1萬億次。這是萬億次通用高性能計算機首次使用“北京芯”。

    處理器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在個人計算機、超級計算機等通用計算機市場,英特爾等跨國巨頭在知識產權、市場和技術三方面占據了處理器的主導地位,我國的處理器一度全部需要進口。中科院龍芯研發團隊從2001年開始研發自主通用處理器,2002年推出了龍芯1號處理器。這一處理器的問世,打破了我國通用計算機“無芯”的歷史。

    在龍芯中科公司,記者見到了八核龍芯3B處理器。處理器的表面有三四厘米見方,厚度只有兩三毫米。“這是封裝過的,實際上一枚芯片的硅片面積只有182.5平方毫米,差不多只有指甲蓋那么大。”龍芯中科的研發人員介紹說。

    據了解,芯片上面搭建了幾十層電路,一共有10多億根晶體管線,電路細到只有32納米,1500多根電路聚在一起,也僅有一根頭發絲粗。

    研發人員介紹,龍芯3B是國內首枚采用32納米工藝制造的通用高性能處理器,于2012年10月流片成功,是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的主要研發成果,計算能力為龍芯3A的8倍。

    近些年,龍芯中科推出的龍芯1號系列、龍芯2號系列、龍芯3號系列,在消費類電子、個人電腦和高性能計算機等領域都取得了突破。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中科院和北京市的努力。2010年,中科院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牽頭出資改建龍芯中科,目的就是通過院市合作,將龍芯處理器研發成果快速產業化和市場化。

    這個處理器的性能有多好?研發人員說,“搭建一臺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如果采用個人電腦的處理器,需要500多枚芯片。即使目前個人電腦上最先進的四核芯片,也需要50至100片,光處理器就有一臺冰箱那么大。”

    而龍芯3B的研發成功,讓超級計算機小型化成為可能。KD-90的主機只有一臺微波爐大小,可以放在普通桌面上,比前一代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體積縮小了4/5。超級計算機小型化也降低了功耗,KD-90整機功耗低于900瓦,降低了62%。

    由于體積只有一臺微波爐大,使用者不必再像從前一樣需要依靠一臺服務器完成大規模的計算,成本也降低了許多,這使得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得以大規模走向市場。據悉,這種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定位為個人高性能計算機,用于高性能計算教學、大規模科學與工程計算等領域,大學教授、普通的設計公司都可以使用。

    龍芯有關負責人透露,從流片到首次用于萬億次通用高性能計算機,標志著龍芯3B跨出了市場化的一大步,今年上半年,龍芯3B將大規模推向市場。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