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社科院:社會信任度下降 城鎮居民滿意低于農村

2013-01-08  來源:京華時報
[字體: ]

 昨天,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布《社會心態藍皮書》,從總體上分析了當前社會心態的特點、發展態勢和存在的問題。其中調查顯示,社會的總體信任指標在2012年進一步下降,已經跌破及格線。

  社會信任度進一步下降

  藍皮書認為,中國目前社會的總體信任進一步下降,人際之間的不信任進一步擴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認為社會上大多數人可信,二到三成信任陌生人。群體間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現為官民、警民、醫患、民商等社會關系的不信任,也表現在不同階層、群體之間的不信任,從而導致社會沖突增加。越來越多相同利益、身份、價值觀念的人們采取群體形式表達訴求、爭取權益,群體間的摩擦和沖突增加。

  藍皮書指出,“小悅悅事件”、“南京彭宇案”引發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熱議,甚至劉翔奧運會摔倒后的質疑,對擊斃周克華是否真實等的質疑都成為社會信任惡化的注腳。

  藍皮書認為,我國社會情緒總體的基調是正向為主,但存在的一些不利于個人健康和社會和諧的負向情緒基調不容樂觀。不斷發生的社會性事件導致社會情緒的耐受性和控制點降低,社會事件的引爆點降低。仇恨、憤怒、怨恨、敵意等負向情緒與需求不滿足、不信任、社會階層分化有密切關系。弱勢群體中一些本該同情卻欣喜、本該憤恨卻欽佩、本該譴責卻贊美的“社會情緒反向”值得警惕。

  城鎮居民滿意低于農村

  藍皮書指出,2011年和2012年在全國31個省區市進行的兩次大規模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近半數人對生活現狀感到滿意,但生活滿意度均值較2011年略有下降。2012年的調查中,44.7%的調查對象對生活狀況傾向于滿意,滿意均值為3.41分(總分5分),低于2011年47%的滿意率和3.46分的均值。城鎮居民的平均生活滿意度在兩次調查中都要低于農村居民。

  比較不同群體的生活滿意度差異發現,總體上,女性的生活滿意度高于男性;老年居民生活滿意度最高,其次是中年居民,青年居民生活滿意度最低;中等以下教育程度居民生活滿意度最高,中等教育程度居民滿意度最低。

  藍皮書分析認為,影響生活滿意度的因素涵蓋家庭、休閑和生活現狀與未來信心等三個方面。第一,家庭方面,無贍養老人負擔、收入高、有自有住房的調查對象生活滿意度較高。第二,休閑活動較多和休息時間充分的調查對象生活滿意程度較高。第三,對未來越有信心的調查對象其生活滿意度越高。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