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篩選全世界先進技術用于北京污染防治

2013-03-08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科技部部長乘純電動車參會

   3月7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小組會后乘坐純電動車離開北京會議中心。

   科技部部長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答記者問

    昨天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記者會,邀請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等兩會代表委員,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運用各國先進技術治污

    在回答日本記者關于中國政府如何應對空氣污染問題時,萬鋼主動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市科委主任閆傲霜一同回答。萬鋼說,治理污染首先應該從我們每一個人自己做起,比如我們能不能給抽油煙機加上過濾器。與“十二五”同期啟動的藍天工程,就是針對火電廠、鍋爐、汽車排放的問題,以及身邊餐廚排放問題開展的。中國的科技界是開放的,希望各國的新技術能夠應用到我們應對空氣污染的工作中。

    閆傲霜說,像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人口、車輛的快速增加,再加上特殊的地理和天氣條件,大氣污染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嚴峻挑戰。同時應該看到,世界上很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過這樣的挑戰,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技術,對北京有很大的幫助。現在從國家層面到北京市,大家形成高度共識,下定決心治理污染。北京市出臺了2011至2015年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同時果斷出臺了新的應急措施。在萬鋼部長的提議下,北京市與科技部、環境保護部等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首都藍天行動計劃,我們希望篩選全世界范圍內各種先進技術和成果能夠用于北京的污染防治。

    閆傲霜和萬鋼都認為,治理污染最重要的還是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調整,每個人都能為防治大氣污染作貢獻。

    推動電動車在私人領域應用

    閆傲霜在介紹社會參與治理大氣污染時透露,萬鋼部長就是乘電動車來參加記者會的。電動車立刻成為記者們追問的焦點。

    萬鋼介紹說,這樣的電動車在社會車輛中數量還是很少,科技部機關只有國家支持的兩輛,一輛是北汽集團生產的,一輛是比亞迪的。目前新能源汽車公共使用得多,個人使用得少。在推廣中確實是按照公交優先的原則來實施的。由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需要基礎設施,比如充電樁的建設等等,個人使用可能增長要慢一些。但從近兩年的比例來看,個人應用步伐已經在加快,現在已經有4400多個人使用。按照各地發展規劃,到今年3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將達到39000輛左右,還是以公交為主,同時要推動在私人領域的應用。

    未來科研投入注重環保領域

    萬鋼還就環保領域科技研發投入情況作了介紹,他說,科技資源的配置是一個重要課題,我們特別要關注科技對于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和對于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就包括污染治理關鍵技術問題和成套技術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偉也說,近些年國家對于環保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國家直接安排定向對口劃撥,有針對性地投入公益性研究,既有穩定的方向,也有比較超前的研究,對環境保護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支撐作用。以水污染治理專項為例,到現在為止中央財政資金支持55億元,再加上地方匹配的資金還有80多億元。水環境治理效果已初步顯現,淮河、遼河、太湖、滇池都有明顯改善。國家對治污的投入,支持我們有信心堅持走下去。

    科技研發投入已占GDP1.97%

    萬鋼介紹,全社會科研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由2007年的1.4%提高到2012年的1.97%,已經距離發達國家水平和我們“十二五”末2%的目標越來越近了。他說,我們科技改革發展的第一號重要任務,是推動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科技體系建設。我們看到嫦娥1號、2號,天宮、神舟對接,探月觀測,深海探測等重大項目,大多是由科研院所轉化的企業集團承擔的。他們在承擔國家科技任務的同時,把自己的技術轉化為市場需要的產品。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科研投入的主體。

    從政府層面,國家啟動了具有明顯產業化目標的重大專項,比如說高端芯片、高端數字化機床、石油天然氣等,這些重大專項自2008年啟動以來,累計新增產值已經超過1.1萬億元。企業就是在這些國家長遠重點任務中,通過科技進步實現了產業的發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