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澤路地下空間一體化設計方案公示
“綠飄帶”穿越金融不夜城
麗澤地區空間效果圖
在夜以繼日的麗澤“金融不夜城”中,如果從窗口望出去,將能看到大片大片的碧水綠地,享受一番自然的恩惠。昨晚,市規劃委發布了《麗澤金融商務區麗澤路地下空間一體化設計方案公示》,正在崛起的“金融不夜城”將因為8處綠色公園的興建,讓商業建筑、軌道交通、高架路與“綠色”無縫銜接。
集中規劃8處綠地公園
此前公布的信息中,已經顯示出麗澤路將改變原有的下穿計劃,變為一條上跨式的高架路。伴隨著連接西二環、西三環的麗澤高架橋,還有一條綠色飄帶與之相依偎。
依照該設計方案,麗澤路道路紅線寬80米,中間為高架橋,高架橋路面寬27.3米,橋下凈高約11.7米,道路輔路集中設置于橋體北側。在新方案中,原本設計于高架橋橋柱兩側的車行道,被統一挪到橋柱北側,橋柱南側則是平均寬度達到36.5米的“綠飄帶”,甚至比雙向六車道的高架橋路面還寬。
“以前立交橋周邊的綠地大多只有觀賞性,行人并不能直接走進去,在麗澤的規劃中,我們將小面積綠地化零為整,建設成了完整的花園,讓市民能夠穿行其中,甚至在花園中游覽、休息。”麗澤一體化項目負責人、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水木空間城市交通與建筑設計所所長李暉說。
這位已經做過六里橋、北苑等多個軌道交通一體化項目的設計師,對麗澤區域進行了全新的嘗試,她將地鐵站出口設在綠色飄帶之中,乘客出站后看到的不是高樓大廈,而是滿目蒼綠或青翠。
除此以外,整個核心區內還集中規劃了7塊綠地,分別位于麗澤核心區內、麗澤路兩端的南側和蓮花河西岸,其中3塊綠地集中在麗澤路以北的一條東西走向道路的北側,而中心綠地則位于核心區西部、麗澤路以北,目測是這幾塊綠地中最大的一塊。這些綠地建成后,將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綠色公園。
“在亦莊、在麗澤,我們都在進行試點,希望能將每塊商業地塊需要配建的綠地集中起來,在不降低整個區域綠地率的情況下,多采用集中的綠化區域,建成類似于紐約曼哈頓公園那樣的集中綠地,創造更好的人居、工作空間。”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說。
核心區建筑地下通道相連
現在要說起北京哪里有大“C”,很多乘坐地鐵的人都會想到目前還大C形運行的地鐵10號線。10號線即將于5月份全程通車,這個大“C”的名號恐怕將被另外一條地下通道所取代。新方案中,麗澤金融商務區地下通道將形成一個大“C”形,乘坐地鐵的行人甚至不用走上地面,從麗澤路南順著地下通道行走也可以直接走到整個區域的西北角。
公示內容顯示,一體化的設計范圍涵蓋了麗澤金融商務區中心區的核心區域,西起麗澤商務區中心規劃綠地,沿麗澤路向東,經地鐵14號線與16號線換乘站至蓮花河西側濱河綠地,呈“工”字形布局。這個“C”形穿越“工”字形,在西北角兩塊綠地之間斷開。核心區內所有建筑,地下都以通道相連。
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說,地下部分結合地鐵換乘站安排了商業服務空間,并分別向西延伸至中心公共綠地、向東延伸至蓮花河濱水綠地,實現公共綠地、濱水空間和商業服務的人性化銜接和綜合配置,地下部分面積約14.4萬平方米。
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開發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史衛民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規劃和此前版本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地下14.4萬平方米的空間將被打通,形成一條地下的步行通道。和軌道交通一體化的設計理念相同,這并不是一條干巴巴的通路,而將布置很多商業、配套設施。行人可以邊逛街,邊朝目的地前進。這種設計理念,也將帶動地下商業空間的進一步升值。
橋下空間試點“小商業”
立交橋下的空間能怎么利用?鋪過草,草地不見光;種樹苗,小樹曬不到太陽;用作停車場,也只能解決少量汽車停放問題,再加上如今市區內經常能看見立交橋下積滿了灰塵的車輛,空間利用不合理又很難說得上美觀。在麗澤一體化設計中,本市借鑒一些發達國家人口密集城市的做法,將一些商業設施設在了立交橋下,用“小商業”填補立交橋下的空間。
“這種模式在國外有過很多成功案例,行人如果在路面上穿行,過個馬路都可以順便到小超市買點東西。從辦公室到地鐵站之間還能穿過這些便利店、快餐店等商業設施,順路能夠解決晚飯所用材料、甚至晚餐。”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說。
對此,市規劃委進行了長達一年半的探索和研究。由于綠地相對集中,高架橋北側、地面行車道兩端又給人留出了步行道,讓這個方案的施行成為可能。
但記者發現,在公示內容中,對這一個創新描述得相對保守——“在高架橋下預留了利用橋下凈空建設部分配套商業的可能性”同時,也只預留了約3000平方米的建筑規模。
一條高架橋將跨越西二環和西三環,橋下空間肯定不止3000平方米這么多。設計師說,除了商業設施以外,橋下和橋南側還將設置成小廣場,行人可將自行車停放在這一區域內,再去換乘地鐵,立交橋下還將設置出租車停靠站,在地面車行道行駛的出租車,可以直接到停靠站等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