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中關村雛鷹人才基地以市場化機制聚創業人才

2013-07-03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為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快實施“海內外優秀人才創業扶持工程”,2012年10月,中關村管委會在海淀園、石景山園、望京園開展試點,共建“中關村雛鷹人才創業基地”。

    目前,雛鷹人才創業基地初步形成了產業特點鮮明、高端創業人才聚集、核心技術突出的特色。據介紹,首批56家雛鷹企業共聚集了236名高端企業人才,其中海外歸國首次創業人員64名;擁有專利權165項,著作權200多項,還有大量專利已進入實審階段。

    以市場機制選人才

    “雛鷹人才工程是中關村針對海內外優秀創業人才推出的創業扶持工程。”中關村管委會人才處李歡歡介紹,其最大的亮點是對人才的認定采取市場化方式,由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投資管理機構推薦,且投資機構投資須向雛鷹人才創辦企業投入一定規模的資金。

    為區別于以往只對屬地人才進行評選的原則,雛鷹人才采取了先認定的方式(可函評),經認定的雛鷹人才在認定后兩年內到示范區初次注冊企業,可享受有關政策并優先入駐雛鷹人才創業基地。

    同時,雛鷹人才創業基地由中關村管委會與相關區縣政府共同建設,中關村管委會提供相關辦公房租補貼,共建方提供辦公場所及相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雙方共同選聘并委托專業投資管理機構為雛鷹人才創業提供服務支撐。

    “經認定的雛鷹人才可創業啟動資金支持,并能優先入駐雛鷹人才創業基地,享受不超過10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租金補貼。”李歡歡表示。

    面對政府創新人才模式的創新,把很大一部分的選擇權給了市場,海銀資本被打動了,京西創業、創新工場等創投機構也接過了各區縣政府的“橄欖枝”。

    政府資金撬動社會資本投入

    “雛鷹人才工程在引才之前就實現了人才資本的對接,提高了創業的成功率和成長率,石景山園區政府提供的400萬元房租補貼資金,共撬動社會資本總投資1.4億元。”石景山園區雛鷹人才基地負責人劉循序表示,投資人包括真格基金、順為創投、創新工場、新浪微格等。

    北京星旋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姚鎮說:“今年4月,京西創投已經對我們進行了第一輪千萬元以上的風險投資,中關村管委會與中發展集團計劃在明年將對星旋科技繼續進行資本支持。”

    姚鎮表示,銀行貸款方面,中關村擔保公司已攜同中行等銀行與企業進行了接觸,為下一步企業擴大生產融資需求做好準備,同時也在積極申請北京市各項資金支持項目。

    姚鎮說,星旋科技的核心競爭優勢是擁有100%的自主知識產權,目前已申請了25項發明專利,其中包括4項國際PCT專利,中關村管委會在專利申請補貼方面均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政策,讓企業在技術創新、專利申請領域可以大膽往前沖。

    據介紹,經過雛鷹基地近半年的孵化,星旋科技已從一個純研發的初創企業,開始獲得來自各個領域的合作訂單,僅是鋼鐵和天然氣行業的應用市場,預計在三年內可達到十億元以上的規模。

    截至目前,石景山雛鷹基地也是中關村首批雛鷹基地中入駐企業最多、規模最大的基地。一期基地面積3400平米,石景山園區又為后備企業提供了額外3400平米的辦公場地,聚集了一批優秀企業。

    聚集高端創業人才

    中關村海淀園海龍大廈雛鷹人才基地委托海銀資本開展運營服務,重點聚焦社交網絡及其相關應用。據了解,海銀資本是一家面向TMT(電信、媒體和科技)產業的專業投資機構,有著名投資人薛蠻子。

    海銀資本創業孵化器負責人吳曉梅介紹,海銀資本先期投資的13家雛鷹人才企業,共聚集了46位創業者,其中6人擁有海外留學經歷,18人有知名企業從業經歷,平均年齡約30歲。

    比如,新影數訊團隊創始人劉晗畢業于英國約克大學,曾在IBM和新浪任職。其開發的基于新浪微博等社交網絡的iFilm+平臺,通過深入分析用戶行為,為導演、制片人提供其作品的互聯網口碑和輿情反饋,并給予相應的策略建議,目前已發展成為了業內領先的數據服務提供商,

    實現不同社交網絡用戶互聯互通的“賦格霧”創始人戴虎寧畢業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第三年輟學回國創業。團隊產品“Connected”是一款世界上第一款將各個社交網絡連接的通訊工具。目前,賦格霧已和包括Facebook、Twitter、LinkedIn、Google、新浪微博等十余家社交網絡巨頭企業達成合作。

    吳曉梅表示,海銀孵化器集中為被投資孵化企業提供,資本的支持;業務方向的輔導和深入持續的跟蹤;業內的專家培訓;行業的資源協調。

    下一步,中關村雛鷹人才工程將圍繞公開遴選機制、培育提升機制、成熟退出機制、循環再發展機制等問題,充分發揮市區統籌聯動機制,著力構建全系列扶持體系,打造良性循環。

    據介紹,中關村聚集了一批以海外高層次人才為重點的特需人才資源。截至目前,北京地區入選“千人計劃”902人,中關村占78%, 北京市“海聚工程”入選者437人,中關村占70%,中關村“高聚工程”入選者158人(團隊)。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