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B超神探”“縫兜大夫”“恒轉陀螺”普通醫生賈立群追夢36年紀實

2013-07-19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筑夢中國·我的夢)“B超神探”“縫兜大夫”“恒轉陀螺”普通醫生賈立群追夢36年紀實

    賈立群在給患兒做B超(資料照片)。

    一名普通的B超醫生,為實現“不讓一個孩子誤診漏診”的夢想,36年來共接診30多萬名患兒,確診7萬多例疑難病例,挽救2000多個急重癥患兒的生命,用高超醫術、廉潔作風和高尚醫德贏得“B超神探”“縫兜大夫”“恒轉陀螺”的美譽。連日來,在“我的夢·中國夢”百姓宣講團巡回宣講現場,北京兒童醫院超聲科主任賈立群的故事感動著京城百姓。

    一名普通的B超醫生,為實現“不讓一個孩子誤診漏診”的夢想,36年來共接診30多萬名患兒,確診7萬多例疑難病例,挽救2000多個急重癥患兒的生命,用高超醫術、廉潔作風和高尚醫德贏得“B超神探”“縫兜大夫”“恒轉陀螺”的美譽。連日來,在“我的夢·中國夢”百姓宣講團巡回宣講現場,北京兒童醫院超聲科主任賈立群的故事感動著京城百姓。

    “B超神探”:打破醫學界“唯高檔儀器提高確診率”的定論

    在北京兒童醫院,很多家長千里迢迢帶孩子專門點名做“賈立群牌B超”。做畢,有家長指著B超機問:“這是賈立群牌嗎?”賈立群笑答:“這臺機器加上我就可以叫‘賈立群牌B超’了。”家長恍然大悟。“賈立群”不是B超機品牌,而是眼前這位B超醫生。

    這樣的誤會,緣于賈立群爐火純青的B超技術。自1977年進入北京兒童醫院工作以來,他通過在自己身上反復試驗,在回聲高低、液體清濁、血流性質和流速、臟器大小和形態中,摸索出兒童超聲圖像的特點和規律,成為我國兒童超聲領域的拓荒者。

    20年前曾被多家醫院診斷為“沒得治”的“肝臟血管瘤”雙胞胎患兒,經賈立群B超診斷后推翻原結論,并確診為可治愈“惡性腫瘤肝轉移”。最終孩子得救了。這種病例在世界上極為罕見,中國僅此一例。賈立群用高超的B超技術填補了我國醫學界的空白。

    在西方醫學界,用腸鏡檢查結腸息肉是公認的首選方法,但患者需全身麻醉,十分痛苦,且費用高昂。令歐美專家難以置信的是,中國一個普通醫生賈立群,早已用廉價的B超技術100%成功確診上千例結腸息肉患兒,打破了全球醫學界“唯高檔儀器提高確診率”的定論。

    “賈立群牌B超”不僅征服了患者,而且成為處置突發醫療事件的“定海神針”。北京兒童醫院黨委書記沈穎告訴記者,2008年2月以來,賈立群連續檢查出數十例“腎結石”患兒。敏銳的賈立群和臨床醫生發現這些孩子均有三鹿奶粉喂養史,遂向上級報告。同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爆發。賈立群憑借對這類患兒的超聲檢查經驗,在短短3小時內便制定出“毒奶粉腎結石”的全國診斷“金標準”,并帶領團隊在此后數月中共篩查3萬多個兒童。

    北京兒童醫院的資料顯示,36年來,賈立群共接診30多萬名患兒,確診7萬多例疑難病例,挽救2000多個急重癥患兒的生命,無一漏診誤診。眼看今年60歲的他即將退休,不少患兒家長聯名上書懇請醫院挽留。

    面對“首都十大健康衛士”等諸多榮譽,賈立群很淡定:“讓患兒健康、讓家庭圓夢是我的職責所在。我的夢想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讓一個孩子誤診漏診。”

    “縫兜大夫”:“越是到不把兜縫上紅包都擋不住的地步,就越得守住底線。”

    多年來,患兒家長為表示感謝,總想給賈立群紅包,老賈一次次謝絕。“數不清多少回,家長放下紅包撒丫子就跑,老賈總得沖出去追,醫院保安還以為他在追小偷也幫著攔。”超聲科醫生王玉笑著說。

    一些家長總以為賈立群客套,就硬往他兜里塞錢,老賈躲閃時衣兜都被撕破了。為此,他干脆把白大褂兜口縫死,再塞錢的家長發現怎么也塞不進去,老賈笑著說:“兜縫著呢!您把錢用在給孩子看病上吧!”從此,“縫兜大夫”的綽號便在家長間傳開了。

    衣兜被縫死了,可還是有家長想出各種花樣感謝老賈。有把紅包夾在報紙、雜志里的,有趁他洗手時硬別在他褲腰帶上的,還有給他手機卡充值的……然而,他每次都能巧妙地“完璧歸趙”。患兒家長鄭廣輝說,賈主任要么拿著紅包直接給患兒去交住院費、檢查費,要么等下次復查時悄悄塞進孩子衣兜……“總之就倆字——不收”。

    賈立群拒收紅包但從不拒絕加號。有患兒家長趁他方便時“尾隨”至廁所,邊搖他胳膊邊往他手里塞紅包,賈立群在謝絕后為患兒加做B超。自那以后,老賈每次上廁所,魚貫而入的家長紛紛進去“搖號”,他一一答應。

    賈立群一家的工資并不高,還要補貼在國外讀書的孩子。為省機票錢,孩子多年沒回國探親,只能與父母進行免費網絡視頻通話。

    有人笑賈立群“太認死理兒”,可他說:“作為共產黨員,越是到不把兜縫上紅包都擋不住的地步,就越得守住底線。穿著縫死衣兜的白大褂上班,我心里踏實!”

    “恒轉陀螺”:20多年不吃午飯 24小時隨叫隨到

    北京兒童醫院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兒科醫院,每日B超申請單動輒數百張。為讓上午空腹等候做B超的孩子少挨餓,賈立群養成不吃午飯的習慣,把午休一個半小時擠出來多檢查8到9個患兒,這一堅持就是20多年。

    和北京兒童醫院一墻之隔,有一棟上世紀80年代的老樓,賈立群一家住在這棟樓一套40多平方米的職工宿舍里。其他老職工早已搬進大房子,可他一直不肯換房。記者問他為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怕住遠了,出急診時趕不回來。”

    “不僅住得近,賈立群下班后的生活半徑也局限在醫院周邊5公里范圍內。他向醫院承諾只要在北京,24小時隨叫隨到。”北京兒童醫院主管技師王景麗告訴記者,去年的一個夏夜,老賈一宿被急診叫來19次。用他老伴兒的話講,那一宿他凈在床上做“仰臥起坐”了。

    在不少同事眼中,賈立群就像個恒轉的陀螺:日均工作12小時,沒有節假日;一年365天有三分之一時間到醫院出急診……在老賈的帶領下,超聲科日均B超量約400人(次),團隊日均加班約3小時,在保證診斷精度的前提下,把B超預約時間由60天縮短至3天。

    長期高強度工作讓賈立群的身體吃不消。一次,老賈突發“闌尾穿孔壞疽”,其醫學疼痛度列第11級(最高12級)。為讓患兒及時檢查,他強忍劇痛堅持到夜晚查完最后一個患兒才被送去手術。

    對工作超常付出的背后是對家庭的愧疚。“老賈經常加班,我每天只能跟空氣說話調劑自己。我唯一的愿望是他能過正常人的生活,晚飯后我們遛遛彎兒,但直到現在都沒實現。”說起這些,賈立群的老伴賈京燕早已沒了怨氣,“這輩子,凈聽他說‘對不起’了。作為丈夫,我給他打不及格,但他是個好醫生,我理解他所付出的一切!”

    “指望每名醫生都以超負荷的工作狀態緩解醫療資源緊張并不實際,但作為一名普通醫生,只要堅守‘不讓一個孩子誤診漏診’的夢想,踏實工作,就一定能用‘健康夢’托起‘中國夢’。”這是連日來賈立群受邀參加百姓宣講團巡回宣講的片段,現場座無虛席,觀眾含淚傾聽。每場宣講后,老賈仍堅持趕回醫院為患兒補做B超。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