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在北京經濟增長的“主力”地位愈發凸顯。最新統計數字:2012年北京實現技術交易增加值1657.3億元,占北京地區初步核算生產總值的比重達9.3%。這一數字反映出技術交易在首都經濟發展中的日趨活躍,技術交易成為貢獻本市GDP增長的一大利器。
記者從市科委獲悉,2012年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458.5億元,比上一年增長30.1%,成交總量占全國的38.2%,繼續保持在全國的領先優勢。
市科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的重要渠道,技術市場促進了本市高新技術與產業的融合發展,對推動首都研發服務業發展、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支撐首都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去年,北京技術交易的“兩個增長率”創近5年來新高:一是技術交易額增長率高達60%;二是吸納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率高達40%。技術交易的日趨活躍,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動首都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市科委積極推動首都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轉化,落地技術合同成交額達655.6億元,比上年增長39.1%。統籌科技資源“北京科技向首都科技的轉變”后,促成了一批中央單位科技成果在京轉化,全年中央在京單位落地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26.3億元,比上年增長54.2%,占落地技術的34.5%。
以企業為主的技術交易主體技術創新能力、水平和規模不斷提升,也體現了“北京創造”的“高端效應”。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秘密、專利、計算機軟件、動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和生物醫藥新品種技術合同成交額,總共達1227.4億元。
僅大唐移動通信設備公司的終端專利及專有技術轉讓合同,單項成交額就達9.8億元,并促進了相關技術從國際標準向產業市場化的發展。
通過集成創新和二次開發,技術交易給企業帶來高附加值的經濟效益,提供強勁的發展驅動力。去年,既輸出又吸納技術的交易主體達1236家,全年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167.2億元,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1455.7億元,實現了投入產出比870%的“放大效果”。其中,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年來吸納技術合同2.9億元(129項),輸出技術合同35.6億元(2917項),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是吸納的12.3倍,讓企業成為卓越的IT綜合服務供應商。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等4家單位的納米技術優勢明顯,落地在北京的納米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499萬元,推動了北京納米產業的發展。
此外,首都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升級,促進了更多技術交易圍繞產業鏈的發展,由單一技術供應向綜合解決用戶需求轉變,促進了技術交易的多元化、集成化。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6年來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達4.5億元,涵蓋了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咨詢等技術合同內容。
新聞延伸
北京技術交易四大亮點
1、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交易快速增長。2012年,電子信息、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合同成交額分別為709.8億元和259.2億元,占全市的39.4%;航空航天和新材料及其應用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迅速,分別增長137.9%和113.7%。
2、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協同創新不斷深化。2012年,企業技術合同成交額2356.3億元,比上年增長29.7%,占全市的95.8%。科研機構成交額71.3億元,增長55.5%;高等院校成交額24.3億元,增長14.5%。企業吸納全國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技術合同成交額65.2億元,增長91.9%。
3、技術交易區域集聚效應顯著。2012年,海淀區、豐臺區和朝陽區仍穩居全市區縣技術合同成交額前三位,成交額分別為1134.4億元、490.3億元和382.2億元,共占全市的81.6%。
4、技術出口領域向高端化拓展。2012年,出口技術合同成交額418.0億元,其中1000萬元以上重大技術合同成交額占出口技術合同額的93.8%。技術出口領域以計算機軟件、通信技術、航天技術和海洋工程等高端技術為主,占出口技術合同成交額的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