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故宮新院區首亮相 將來可為故宮分流

2013-11-10  來源:京華時報
[字體: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左)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一起參觀新院區。

  大型藏品無法修復、大型展品展示難、最大單日客流18萬人嚴重挑戰文物承載力……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故宮博物院在海淀區西玉河打造47萬平方米的新院區——故宮北院區。昨天,伴隨新院區宮廷園林景觀工程啟動和皇家古建營造技藝傳承開班,故宮北院區首次亮相。據悉,故宮新院區預計在3-7年內建成,屆時有望免費開放。

 

  ■職能新院區最大職能是疏散

  昨天,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北院區最重要的職能是疏散。今年故宮全年客流將控制在1500萬以下,明年準備控制在1400萬以下。新院區開館的時候預計容納300萬觀眾,相當于一座省級博物館的容量,對于故宮分流起到一定作用。

  文物搶救性修繕是新院區另一大職能。一些大型文物比如大塊的地毯以及需要用電才能修復的文物比如青銅器未來可以在這里進行修復。

  此外,在展陳方面,新區建成后與紫禁城的分工明確,前者負責大型的主題鮮明的展覽,比如大型明清家具展,讓塵封多年的故宮“老物件”得以展示。后者則主要負責原狀陳列和小型器物展。

  據悉,整個北院區建成需要3至7年。未來將采取建成一部分使用一部分開放一部分的方式。新院區低碳、環保、節能、零排放,不僅在基礎設施方面,在環境保護方面也將達到博物館世界先進水平。

  ■景觀原汁原味呈現皇家園林

  昨天,故宮博物院宮廷園藝研究中心園林景觀工程作為新院區首個工程正式開工。各種山形水系的配置將依照生態濕地公園的設計理念和傳統資料記載,營造一個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融的區域。預計明年年底向觀眾開放。

  屆時,觀眾可以在這里欣賞到原汁原味的宮廷園藝和園林古建。

  據了解,目前故宮共有7座大花房保存、研究宮廷園藝技術。但是北京中心地區熱島效應加劇之后,傳統植被花卉的養護和研究遇到了很大的瓶頸,這些宮廷的植被、花卉亟須回歸大自然。單霽翔介紹,將來新院區職能之一是成為故宮的大花房,把600年來宮廷園藝的技術研究、傳承下去。明年春天,這里開始培植花卉,它們將在每年4月份“進宮”,展示給廣大觀眾。每年11月再撤回新院區的園藝中心培植養護。

  ■技藝皇家古建技藝傳承啟動

  昨天,新院區首期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培訓班開班,共招收15名學員,主要是在故宮博物院從事木作專業實際操作的施工人員。

  去年年底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北京故宮)’代表性傳承人”的李永革就任于故宮博物院修繕技藝部。據他介紹,隨著機械化的發展,很多傳統的建筑營造技藝已經瀕臨失傳。比如有了石膏板,裱糊很少使用了。

  記者在新院區看到,這里已經建立了多個修繕技藝部的工作室,包括木作、瓦作、油作、畫作等。據介紹,這里不僅僅承載技藝的教授傳承,故宮內部一些受損的建筑構建也將在這里進行實際修復。完成安保系統建設后,故宮現有的八個修復工作室將搬到新院區開展工作。

  ■遺址

  明代崔家窯將修復展覽

  昨天,記者在新院區看到,四座廢棄的窯址散落于灰色調的新建筑中,格外引人注目。單霽翔介紹,此處名為崔家窯,相傳明代時候崔氏兩兄弟在這里燒磚得名。清代時為宮廷燒造琉璃,歸故宮管理。1998年由于環境整治才停止使用。單霽翔表示,將來這些廢棄的磚窯將被修復,用于展覽展示。人們將一睹皇家琉璃、城磚的原產地。目前專家正在就展示進行方案論證。

  此外,記者在新院區看到很多擺放整齊的石碑。單霽翔介紹,這些是工作人員從故宮各個庭院里收集而來。它們將在新院區得到細致研究:原來擺放的位置在哪里?有什么用途?內容如何?據此能夠歸位的歸位,不能歸位的在修復的時候當成材料。此外,故宮東華門規劃建設一個古建館,包含室外的石刻陳列空間。這些石刻有望納入其中與游人見面。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